先生,这是牛市!
前些日子,北落分别在线上和线下做了两次小调查。
“有谁在这轮中特估行情中赚到钱了?”
韭圈儿社区里,大部人觉得是接盘,所以也不会上车。
周三,与华夏基金一起举办的卓越班上,在场近百位理财师中,只有1个人孤零零地举起了手。
“中特估”这车尽管已经飙了一阵,可大部分人还没在车上。
而在车上的,更多是一批深度价值风格的投资人。
他们的持仓围绕煤炭、地产、银行、铁路、港口等低估值大央企展开,在2020年核心资产大幅上涨时,看起来“毫不性感”,股价变动也平平无奇,所以那个时候非常煎熬。
但经过了2021-2022的巨幅波动,这些毫不性感的品种却悄默声地涨了起来,回头来看,反而有着还不错的持有体验。
尤其是,当我们拿着医药、光伏,越跌越买,越套越深而痛苦万分时,他们在社交平台载歌载舞,分享自己净值新高的喜悦。
对我们来说,现在是熊市;但对他们来说,毫无疑问,现在就是牛市,这种割裂感大家都有体会。
AI+中特估的受益人
我一直有关注这些公司的动向,所以在个人持仓中也布局了一点类似风格的指数基金央企改革ETF(512950),它是一个2018年发行的老产品,50亿上下的规模,比较稳定。我是在场外买的华夏央企结构调整ETF联接(A:006196,C:006197)。
接下去,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央企主题ETF发行,这是好事,越来越多的增量资金关注到了这个方向。而且大家的投资工具越来越多元、越细分,可以匹配到不同的需求。
我当时配置央企改革ETF的考量就是平滑组合的波动,增强不同市场风格下的抗风险能力。
回过头来看,这个当初作为卫星仓的配置品种今年已经收获了13.78%的上涨。(数据截止:2023年5月5日)
也就是靠着这点布局,我才没有像重仓新能源的某些朋友那样“痛不欲生”。
但如果问我现在的感受,那肯定是后悔,后悔买少了。
资产配置就是这样,组合里既要有绽放的花朵,也要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这样才能穿越牛熊,持基体验才没那么糟糕。
为此,我也重新检视了央企改革ETF的持仓。
前十大重仓股中,既有海康威视(AI安防)+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中兴通讯(通信)+澜起科技(芯片设计),板板正正的AI受益产业链,又有长江电力+招商银行+中国建筑这种受益中特估的国企龙头。
难怪涨得好,这不就是中特估+AIGC两条主线的结合体嘛!
之前我们在《市值一哥临时换人,今年的投资主线竟是个哑铃》一文中提到过,今年的主线已经很明晰了,就是围绕中特估和AIGC的哑铃型,而央企改革ETF恰好囊括了这两条主线,所以他能不涨吗?
兼顾成长和价值,进可攻退可守
央企改革ETF(512950)所跟踪的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行业主要围绕工业、信息技术、通信、公用事业和能源展开,几乎囊括了发改委试点项目中所有的重要领域,比较符合央企改革的方向。
因为既受益AI,又受益中特估,所以成分股既涵盖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战略新兴行业,也有关乎国计民生的传统公用事业行业,是一个兼顾价值和成长两个因子、比较均衡的指数。
周三上海的卓越班上,华夏基金的数量投资部总监荣膺也对当前的央企主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A股央企长期以来存在着估值折扣,而随着“中特估”概念的提出,价值重估正在进行时。
近期央企这波拉升,手里持有相关基金的朋友想必跟我一样有点慌。和基金经理面对面的沟通,让我更会淡化短期的波动,着眼价格之外的东西。
牛市既视感
虽然,央企改革像是一个最近才热炒的概念,但其实早在2013年,国企改革就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2013年11月-2016年6月,国企改革经历了政策框架的顶层设计阶段,在政策自上而下的强刺激下,围绕国企改革和中小创是有过一轮波澜壮阔行情的。
就像2014-2015年的10倍的“中国中车”,相信股市老江湖们也都还有记忆,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记忆,大家才对这轮中特估和AIGC的主线有这么强烈的“既视感”。
现在重新强化国企改革的议题,既有释放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对抗愈加复杂的经济环境的自上而下的视角,也有相对低廉的估值、更扎实的基本面这样自下而上原因。
加上这轮行情爆发前,机构对这部分公司历史性地低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超额收益的来源。
A股3年一轮小周期,5年一轮中周期,8年差不多就是一轮大周期,今年这轮主线,大概率要以“致敬2015”的方式走下去。
所以我们应该在心理和账户层面有所准备,尤其考虑到现在的结构性行情已经来到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位置,我的建议——当然也是很多朋友的做法,就是尽可能把自己的持仓分散化。
用宽基、行业ETF、主动权益、固收构建一个抗击打能力强的“穷人版全天候组合”。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韭圈儿
本文链接:https://kxbaidu.com/post/%E5%85%88%E7%94%9F%EF%BC%8C%E8%BF%99%E6%98%AF%E7%89%9B%E5%B8%82%EF%BC%81.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