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核心观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近期“一行一局一会”开展学习会议,把握会议精神,结合各自职能,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本文从强监管、稳增量、提质量三个角度对各部委学习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并对未来可能实行的措施作出展望。建议重点关注金融股中特估行情:大型国有银行,以及大型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板块。
●“一行一局一会”开展学习会议,传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会议精神,结合各自职能,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各部委传递的学习会议精神主要包含: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金融深化改革。会议精神三大核心要点:1)强化金融监管,降低系统性风险;2)稳定资金增量,保证市场流动性;3)提升金融质量,保证有序发展。
●各职能部门有望从多方面落地会议精神。1)质量措施,把握监管与改革两条主线,促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与金融体系改革;2)增量措施方面,内外资同步促进,主要包含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场,对外金融制度型开放三点;3)行业措施方面,打造一流机构的表述利好银行与非银金融,稳地产则从金融角度出发,强调控制风险。
●关注金融股中特估行情:1)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并购重组,增强实力,确立行业动向主导性定位;2)中央汇金或进一步增持,提振信心与资产端价格,助力估值修复;3)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下降;4)供给侧改革中强者恒强的确定性显著提升,市场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紧缩程度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或稳增长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证监会开展学习会议,学习传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三大支柱,解读各部委学习会议精神对于跟踪我国政策的落地具有引领意义。“一行一局一会”按照会议精神,结合各自职能,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1)中国人民银行以“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为指引,强调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具体措施提到“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功能,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及时纠偏外汇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防范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风险”等。
2)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一是切实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积极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三是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四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五是全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六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证监会深刻把握“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一是要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资本市场制度走深走实,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活跃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二是要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强行业机构内部治理,回归本源,稳健发展,加快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三是要大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
稳增量,宏观政策提供流动性,投资端改革吸纳资金流入。
宏观上,央行明确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证流动性充裕的基础上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节奏平稳适度,预计未来五年内央行仍将保持稳健基调调节市场,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微观上,证监会明确要深化投资端改革。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活跃资本市场,预计未来将持续发力培育境内“聪明资金”,加快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社保、险资、跨境资本等有望加速入局。
提升金融质量,保证有序发展
促进资本市场法治。金监局明确在战略指引上坚持完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在体系构建上逐步完善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在行动落实上遵循强监管严监管要求,惩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金监局和证监会本次双双强调要“全面强化‘五大监管’”,短期来看,瞄准强监管,系列制度文件或将陆续出台;中期来看,监管空白和盲区有望逐步消除;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法治建设预计逐步健全。
提高行业机构质量。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证监会在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会议时响应中央金融委部署,细化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方向,一是“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高质量建设”;二是鼓励行业机构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落实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监管层对于行业机构的并购重组态度渐暖,未来证券板块的头部机构动向值得持续关注。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强调“注册制走深走实”。投资端上看,明确支持资金流向高水平科技领域,强调要“建立健全针对性支持机制”,鼓励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激励上市公司转型升级。融资端上看,突出“持续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机制,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具体指向深入推进审核注册全过程公开,企业充分披露信息的自律机制,推动市场化进程下的上市公司规范化、透明化。
未来展望
质量措施,监管改革同发力
促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持续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制度机制,推动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重拳打击,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中介机构严厉惩戒,绝不姑息。强化全流程监管执法。严禁“无照驾驶”,严查“有照违章”;强化注册制信息披露,严查虚报瞒报,保障IPO审核质量。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加强金融风险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特别针对“看空者”“做空者”“唱空者”“掏空者”等。
促进金融体系改革。具体的三大方向为,优化金融机构结构、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提升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水平。优化金融机构结构方面,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清晰。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方面,提出了“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等,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扎实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加强债券市场、稳慎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升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水平方面,有望出台促进外资政策,推动可持续的中美审计合作等。
未来可能方向,监管方面:1)集中重拳打击金融市场违规,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非法金融活动直指“伪私募”、“伪金交所”。2)出台政策文件加健全防假打假制度机制。重点关注会议表述中的“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重拳打击,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中介机构严惩”。3)国安部精准发力,重点打击“看空者”“做空者”“唱空者”“掏空者”,提振投资者信心。
改革方面:1)金融稳定立法,有望出台新基础法律文件,特别强调“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加快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2)注册制信息披露新规,要求事前事中事后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长期披露机制,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3)完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制度和退市机制,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市场活跃度。4)多层次股权市场、债券、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可能迎来推动政策,如降低北交所交易门槛、下调期货市场保证金、扩大金融衍生品类。
增量措施,内外资同步促进
证监会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可能会有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局的措施。央行指出,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会议突出“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活跃资本市场”,延续强调高质量建设债券市场、北交所、上交所,相关交易规则有望进一步完善;明确支持科技创新,证监会将持续加强部门协同,将出台的《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中,有望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提高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推动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对于私募基金,其相较于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扩张、仓位操作上更为灵活,融智数据显示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5月以来呈回升趋势。私募当前存量仓位仍处于低位,具备充分加仓空间,有望带动存量资金供给端上行。对于社保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当前A股估值位于底部,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将是大趋势。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促进长期资本形成。主要要点有: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风险隔离。建议关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重点长期资金下一步投资重点;跟随国家战略大方向,关注国产替代与科技创新两个核心逻辑。类似于今年9月金融总局下调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的风险因子,未来可能方向:1)减少险资社保等资金投资股票的资本占用,修订规则增大其持股比例;2)定向引导中长期资金投资战略性科技成长股;3)推动头部行业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增强实力,切实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市场引领力,培育“聪明资金”;4)央行释放信号,指出要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货币政策大概率配合宽财政,年内有望进一步降准降息。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吸引外资流入。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未来可能向:1)推出一揽子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关切外资机构需求,做好金融服务工作;2)提升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水平。在保障金融安全可控情况下,推进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进一步完善红筹架构。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中美审计合作机制,推进金融开放,促进外资流入;3)政策推动稳妥有序的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健全跨国人民币清算中心、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交易中信等功能型机构,促进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的发展,人民币持有量大的国家有望加大对华投资。
QFII/RQFII资金管理规定再次改革,外资投资迎利好。1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旨在深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外汇管理改革。改革重点包括简化登记手续、优化账户管理、简化汇兑管理和便利外汇风险管理等。本次改革旨在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QFII/RQFII投资者与CIBM投资者所需履行的登记程序、可使用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所享受的汇兑便利未来将基本一致。此次《规定(征求意见稿)》修订力度超预期,验证了金融管理部门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承诺,有利于缩短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流程,提高其资金管理效率。
关注金融股中特估行情
利好银行、券商、保险等板块。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各会议传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对行业机构的定位,对于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求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要求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求强化职能定位;对于保险机构,要求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关注金融股中特估行情,未来可能方向:1)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并购重组,增强实力,确立行业动向主导性定位;2)中央汇金有望进一步增持,继10月增持四大行后,再度增持银行和非银金融板块龙头股;3)降低融资成本。
大金融为顺周期行业,且当前银行、非银金融板块估值处于低位,目前处于布局时点。
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地产问题核心放在金融风险领域。明确指出,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未来主要方向有:1)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2)保障地产融资。会议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国有房企融资支持力度,防止流动性风险在不同所有制房企中蔓延;3)挖掘新需求,推动地产转型。会议强调“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旨在促进市场信心修复;近期常提的“三大工程”包括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提供方向。
风险分析
(1)地缘政治风险。如果中美关系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中美之间在政治、军事、科技、外交领域的对抗加剧。同时俄乌冲突、中东问题等地缘热点可能面临恶化的风险,如果发生危机则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2)海外美联储紧缩程度超预期。如果美国经济持续保持韧性,劳动力市场、零售等经济数据表现亮眼,那么 美国衰退风险或将面临重估,同时通胀风险也将面临反弹,美联储紧缩抗通胀之路继续,全球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国内权益市场分母端难免也将承压。
(3)国内经济复苏或稳增长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如果后续国内地产销售、投资等数据迟迟难以恢复,长期 积累的城投偿债风险面临发酵,经济复苏最终证伪,那么整体市场走势将会承压,过于乐观的定价预期将会面 临修正。
说明:本报告源自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策略团队所公开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本文内容详见报告原文证券研究报告-策略动态《金融强国可能从哪些方向落地?——策略视角看各部委书记学习会议》报告来源: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陈 果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1120006
姚皓天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3020001
本订阅号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权益策略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产品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产品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产品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CSC研究权益策略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