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新】优势产业全球扩散,中国新能源出海扬帆起航——锂电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殷中枢/郝骞/黄帅斌/陈无忌)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电新】优势产业全球扩散,中国新能源出海扬帆起航——锂电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
报告摘要
国内新能源车发展较快,带动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出海
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2022Q4已达27%,而全球平均渗透率仅为15%,行业仍处于快速上升期。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依托于国内政策支持,随着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而快速发展,现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3年电池环节随着产能的释放,处于整体产能过剩,优质产能偏紧的状态,海外出口一方面带来更高的利润,另一方面提升海外车厂对国内产业链的依赖程度。电池产业链出海主要通过直接出口和本地建厂两种方式,前期国外供应链建设不完全,以直接出口为主,随着各国本地化保护程度提高,后续出海模式将以头部企业在海外本地建厂为主。
欧盟通过环保政策、原材料本地化要求促进欧洲新能源本土化
欧盟于2020年提出《新电池法》草案,对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碳足迹管理等环节制定详细标准,并扩宽企业责任范围,要求动力电池及相关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积极参与环保工作,间接帮助欧洲本地企业发挥在环保领域的先发优势,并提高国外企业在欧洲开展业务的门槛;同时通过碳关税(CBAM)建立海外的进口壁垒,迫使国内企业出口完善碳足迹追踪。如果无法提供碳足迹,产品排放水平将按行业前10%计算;在排放因子按照1.5倍计算的场景下,成本增加可达11.57%,对于电池企业以及整车厂毛利率冲击较大。随着欧洲新能源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欧洲新能源产业链将逐渐以直接出口为主转变为以本地化供应为主,只是在进度上受到碳关税、用工、土地等综合成本影响,可能进展较慢。
美国注重“美国制造”,补贴与本地化挂钩
在经历特朗普政府期间的新能源行业低潮后,拜登政府重新推动美国新能源行业发展,一方面《两党基础设施法案》直接补贴本国锂电和新能源车产业链企业、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另一方面通过IRA直接将补贴与本地化挂钩,促使企业到北美或自贸区国家建厂,同时通过实体清单对中国电池企业构成威胁。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测算,美国新能源补贴力度有限,后续需要观察进一步政策支持的出台。由于IRA中补贴对于本地化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在当前电动车行业的利润水平以及对美国补贴的依赖程度下考虑,国产动力电池及相关产品在北美地区的前景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风险提示:海外各国对中国公司进行制裁,限制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出海;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上游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产量不及预期、中游盈利能力下滑;产业链公司扩产导致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发布日期:2023-04-10
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光大证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