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ESG月度观察(14):欧盟CBAM正式通过,国内双碳政策持续完善
Abstract
摘要
ESG趋势
1)国内ESG政策:聚焦“双碳”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2023年4月21日,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旨在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2023年4月14日,香港联交所刊发《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咨询文件》,旨在要求发行人为以ISSB气候准则为基础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做好准备。2023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引文件,对项目的影响效果增加“双碳”的分析。我们认为,新版指引可以促使更多资源向低碳领域、高碳转型领域进行配置以实现我国的气候目标。2023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向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我们认为,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的征集将为后续CCER项目的签发提供依据,但我国CCER的重启仍需等待更加明确的政策信号。
2)海外ESG政策:欧盟CBAM与碳市场改革政策落地。2023年4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先后投票通过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碳市场改革方案和社会气候基金(SCF)等“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下的气候政策法规。我们认为,国内高碳行业更应关注CBAM的长期影响,如果CBAM的覆盖范围扩大到铝、钢铁生产的上下游行业及更多高碳行业,将会导致相关企业承担较高的碳价成本。
ESG投资
1)国内ESG产品:多数ESG产品近一月收益回调。2023年4月共发行主动型ESG主题基金8只,累计发行份额35.78亿元,被动型ESG主题基金3只,累计发行份额13.68亿元。从收益表现来看,被动型ESG主题基金表现优于主动型ESG主题基金。12只被动型ESG主题基金共有5只产品今年以来收益超过沪深300指数。
2)海外ESG产品资金流向:本月被动型ESG基金流入68.64亿美元。本月以来,主动型ESG基金累计流出11.67亿美元,其中泛ESG主题基金流出最明显,本月累计净流出达到16.72亿美元。被动型ESG基金累计流入68.64亿美元,其中被动型环境主题基金流入最明显,达到61.68亿美元。
3)ESG因子表现:环境因子本月收益表现较好。今年以来ESG综合得分因子和三个细分因子的多头组合均表现优异;二级指标中,劳动关系管理、客户信息保护、风险管理、ESG治理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选股能力表现较为出色。2023年4月环境因子多头组合亏损较少,收益率为-1.17%;二级指标中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和劳动关系管理的多头组合表现良好,分别实现1.32%和0.93%的收益率。中证800内的ESG综合得分因子和三个细分因子的表现跟踪情况来看,2019年以来EGS综合维度得分、社会维度得分和治理维度得分的整体预测能力优于环境维度得分。
ESG评级及数据
海外ESG评级及数据提供商关注低碳转型、底层数据。2023年4月13日,晨星公司旗下的ESG评级服务及数据提供商Sustainalytics发布低碳转型评级(Low Carbon Transition Ratings),旨在通过对公司战略、公司行动与气候情景的分析,帮助投资者衡量公司与净零排放路径的一致性。2023年4月19日,可持续数据与技术公司ESG Book上线一款名为“公司ESG面板”(Corporate ESG Dashboard)的工具,帮助公司管理、评估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表现,并提升ESG得分和评级背后的数据透明度。
Text
正文
ESG趋势
在本节,我们对国内外ESG政策动态和重要ESG事件进行追踪,把握ESG生态圈的发展趋势。国内方面,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出台文件,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推进碳市场建设。2023年4月21日,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要在2025年前制定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23年4月14日,香港联交所刊发《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咨询文件》,并于7月14日之前就其所提出的建议征求社会意见。2023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引文件,对项目的影响效果增加“双碳”的分析。2023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向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我们认为,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的征集将为后续CCER项目的签发提供依据,但我国CCER的重启仍需等待更加明确的政策信号。
海外方面,ESG趋势主要聚焦气候政策与碳市场改革。2023年4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先后投票通过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碳市场改革方案和社会气候基金(SCF)等“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下的气候政策法规。我们认为,国内高碳行业更应关注CBAM的长期影响,如果CBAM的覆盖范围扩大到铝、钢铁生产的上下游行业及更多高碳行业,将会导致相关企业承担较高的碳价成本。
图表1:近1月海内外ESG热点事件追踪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联交所、生态环境部、欧盟理事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国内ESG趋势
► 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3年4月21日,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旨在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1)国内方面,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2)国际方面,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1]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括4个一级子体系,分别为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碳减排标准子体系、碳清除标准子体系、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15个二级子体系、63个三级子体系。该体系覆盖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满足地区、行业、园区、组织等各类场景的应用。《建设指南》为未来三年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绘制了“施工图“,有助于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的标准化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和碳市场的体系化建设。
图表2: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资料来源:国家标准委,中金公司研究部
►联交所刊发《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咨询文件》
2023年4月14日,香港联交所刊发《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咨询文件》,并于7月14日之前就其所提出的建议征求社会意见。《咨询文件》指出,此次建议旨在要求发行人为以ISSB气候准则为基础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做好准备。就建议内容而言,《咨询文件》提出强制所有发行人在其ESG报告中披露与气候相关的信息,将目前“不遵守就解释”的披露门槛作进一步提升;在现有附录二十七A、B、C三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以ISSB气候准则为基础的D部分,并将附录二十七的名称从《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更名为《环境、社会及管治守则》,以体现其强制性,同时对过渡期内的部分披露要求作出过渡性规定;构建以“治理”、“策略”、“风险管理”、“指标及目标”为核心支柱的新型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体系。经修订的《上市规则》及附录二十七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并适用于此后披露的所有ESG报告。
图表3:香港联交所《咨询文件》中新的气候相关披露要求
资料来源:香港联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 国家发改委发布新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引文件,对项目的影响效果增加“双碳”的分析
原国家计委于2002年发布了《投资项目可行性[文]研究指南(试用版)》,为从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章]究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通用性与专业性的编制指引[来]。20年后,国家发改委于2023年对投资项目[自]的可行性研究内容进行了修订,新版文件包括了《[1]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说明(2[7]023年版)》(简称《编写说明》)、《政府投[量]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2023年[化]版)》(简称《通用大纲》)和《企业投资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2023年版)》([ ]简称《参考大纲》),从通用性、实质性的角度对[ ]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建设运营[1]方案、财务方案以及影响效果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分[7]析指引。
其中,新版文件提出,无论是企业投资还是政府投[q]资,对于项目的影响效果分析应当从经济影响、社[u]会影响、生态环境影响、资源能源利用和碳达峰碳[a]中和五个方面分别展开。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n]效果分析主要针对拟投的高能耗、高排放项目,需[t]要对项目的碳排放总量、强度进行科学测算并且明[.]确制定减排的路径和方式、论述该项目对于区域碳[c]中和目标的影响。
我们认为,新版文件提出对“碳达峰碳中和”影响效果分析的要求,可以促使更多资源向低碳领域、高碳转型领域进行配置以实现我国的气候目标,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表4:两个版本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关于“项目影响效果分析”要求的比较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中金公司研究部
► 生态环境部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
2023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o]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m]向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文],截至日期为2023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章]将对各单位提交的方法学建议进行评估、遴选,结[来]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求,择优分批次发布相[自]关方法学,逐步更新原有已备案方法学。[2]温[1]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7]ER)产生的基础,而方法学则是指导温室气体自[量]愿减排项目开发、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查的主要[化]依据,对减排项目的基准线识别、额外性论证、减[ ]排量核算和监测计划制定等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3]
我国CCER体系的建设起步于2012年,2015年正式上线交易。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宣布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与核证机构、交易机构备案申请,存量CCER仍可在地方碳市场上进行交易。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推进建设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我们认为,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的征集将为后续CCER项目的签发提供依据,但我国CCER的重启仍需等待更加明确的政策信号。
图表5: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征集要求一览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海外ESG趋势
►欧盟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多项气候政策
2023年4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先后投票通过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碳市场改革方案和社会气候基金(SCF)等“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下的气候政策法规。[4]这一事件标志着CBAM在经过近2年的立法程序后,即将落地进入实施阶段。
欧盟CBAM主要针对欧盟进口的碳密集型产品,旨在防止“碳泄漏”。“碳泄漏”是指一个国家采取较为严格的气候政策,导致碳密集型产业向气候政策宽松国家转移,从而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增加的现象。例如欧盟碳市场增加了高碳企业的碳价成本,可能导致高碳行业的外迁,或欧盟从未实施碳定价的地区进口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根据当前政策文本,CBAM的过渡期为2023年10月至2025年底,在此期间相关企业只需承担报告义务,无需缴纳费用;CBAM将涉及水泥、铝、化肥、发电、钢铁、制氢6个行业,并逐步扩展到产业链上下游;此外,CBAM还将在2026年至2034年间逐步取消所涉行业的免费碳配额。我们认为,国内高碳行业更应关注CBAM的长期影响,如果CBAM的覆盖范围扩大到铝、钢铁生产的上下游行业及更多高碳行业,将会导致相关企业承担较高的碳价成本。
欧盟碳市场改革制订了更加激进的减排目标,将减少欧盟碳配额的总量,同时将更多行业纳入碳市场,并逐步减少免费分配的碳配额。我们认为,欧盟碳市场改革旨在发挥碳定价工具对温室气体减排的作用,将有效推动欧盟层面的绿色低碳转型,利好可持续投资。
图表6:欧盟碳市场改革的举措与目标
资料来源:欧盟理事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ESG投资
在报告《ESG投资系列(4):ESG策略变迁与产品发展》中,我们引用了GSIA对不同类型ESG投资产品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该统计是基于向包含公募、私募、信托等多类管理人发放的问卷调查,频率较低。鉴于公募产品投资者类别多、范围广、透明度高,在ESG月度观察中,我们将聚焦海内外ESG公募产品,对产品的类型、规模、收益表现等情况做持续跟踪。
国内ESG产品:多数ESG产品近一月收益回调
新发产品信息
截至2023年04月27日,中国存续ESG概念相关的主动型基金共有334只,其中有24只ESG主题基金,158只环境主题基金,148只社会责任主题基金,4只公司治理主题基金。
图表7:国内ESG公募基金新发行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截至2023-04-27
2023年4月,主动型ESG主题基金新发行5只,累计发行份额35.78亿元。被动型ESG主题基金新发行3只,累计发行份额13.68亿元。
主动管理ESG产品:社会责任主题、环境主题表现较好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以“环境”“社会责任”为考量因素的ESG主题,已经成为基金新的投资理念。该投资理念正被更广泛地接受、认可和利用,越来越多的ESG主题基金产品落地。目前,国内基金以泛ESG主题基金为主,即广义ESG基金,指投资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可持续、新能源等ESG相关范畴的基金。具体来看,以主动型基金为主,偏股混合型是主动型ESG基金中的主要投资方式。
从总体的收益表现来看,截至2023年04月27日,329只存续超过一月的主动型基金有75只近一月取得正收益,共有72只产品今年表现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
图表8:主动型各主题基金规模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截至2023-04-27
图表9:主动型各主题ESG基金收益表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截至2023-04-27
► 主动型基金近期收益表现:
截至2023年04月27日,23只主动型ESG主题基金规模约为150.51亿元,近一月有3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为-3.04%,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2.31%,其中共有4只产品今年表现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156只主动型环境主题基金规模约为2464.41亿元,近一月有21只产品取得正收益,近一月平均收益为-2.78%,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3.89%;146只主动型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规模约为2687.46亿元,近一月取得正收益共49只,平均收益为-1.19%,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0.04%,其中共有34只产品今年表现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所有产品平均超额-3.05ppt;4只主动型公司治理主题基金规模约为18.64亿元,近一月有2只产品取得正收益,近一月平均收益为-3.27%,其中共有2只产品今年表现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
图表10:主动型ESG主题、公司治理主题基金收益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截至2023-04-27
被动ESG产品:公司治理主题、ESG主题表现较好
从总体的收益表现来看,截至2023年04月27日,156只存续超过了一个月的被动型基金,近一月共有16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共有24只产品今年表现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
图表11:被动型各主题基金规模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27
图表12:被动型各主题基金收益表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27
► 被动型ESG主题基金近期收益表现:
截至2023年04月27日,12只被动型ESG主题基金规模约为10.69亿元,近一月共有0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为-1.4%,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2.66%,其中共有5只产品今年表现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所有产品平均超额-0.52ppt。
图表13:被动型ESG主题、公司治理主题基金收益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27
海外ESG产品: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
海外主动ESG基金:权益型仍占主流
截至2023年4月19日,海外存续超过一个月的主动基金共有3,034只,总规模为13,840.25亿美元,近一月平均收益2.27%。其中根据主题分类,基金产品主要以泛ESG主题为主,规模达到8172.9亿美元,ESG主题基金规模达到1258.76亿美元,环境主题基金规模达到4031.99亿美元,社会责任主题规模376.6亿美元。
图表14:海外主动ESG基金各主题基金规模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 主动型基金近期收益表现
截至2023年4月19日,主动型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近一月表现最优,平均收益2.80%,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4.32%。
图表15:海外主动型ESG基金近期收益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从资产配置类别来看,海外主动型ESG基金今年以来整体处于盈利状态。本月,权益型基金表现较好,近一月获得3.36%的收益。债券型基金表现较差,近一月呈现0.19%的收益。
► 主动型ESG基金资金流向
今年以来,主动型ESG基金累计资金流入89.97亿美元。本月以来主动型ESG基金资金呈现流出态势,累计净流出达到11.67亿美元,其中泛ESG主题基金流出最明显,本月累计净流出达到16.72亿美元。主动型ESG主题基金本月累计净流入0.09亿美元。
图表16:今年以来ESG基金资金流入(亿美元)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图表17:本月ESG基金资金流入(亿美元)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海外被动型ESG基金:社会责任主题基金4月平均收益3.81%
截至2023年4月19日,海外存续超过一个月的被动型基金共有988只,总规模5160.15亿美元。近一月平均收益3.40%,本月表现略好于主动基金。其中根据主题分类,基金产品主要以ESG主题为主,规模达到3052.25亿美元,泛ESG主题基金规模达到1643.48亿美元,环境主题基金规模达到514.93亿美元,社会责任主题规模240.18亿美元。
图表18:海外被动型ESG主题基金及类型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 被动型ESG基金近期收益表现
截至2023年4月19日,被动型ESG主题基金近一月平均收益3.18%,被动型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表现最好,近一月平均收益3.81%。
图表19:海外被动型ESG主题基金近期收益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从资产配置类别来看,海外ESG基金今年以来整体处于盈利状态。本月,权益类被动型基金表现较好,近一月获得4.11%的收益。债券类被动基金表现较差,近一月呈现-0.11%的收益。
► 被动型ESG基金资金流入
今年以来,被动型ESG基金累计资金流入71.49亿美元。本月以来被动型ESG基金资金呈流入态势,累计净流入达到68.64亿美元。其中被动型环境主题基金流入最明显,达到61.68亿美元。
图表20:今年以来ESG基金资金流入(亿美元)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图表21:本月ESG基金资金流入(亿美元)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海外ESG基金资金流出:本月被动型基金流入68.64亿美元
今年以来,ESG基金总流入达到166.01亿[ ]美元。权益类ESG基金流入最高,累计净流入1[1]05.82亿美元,混合类ESG基金累计净流出[7]36.68亿美元,债券类累计净流入达到96.[q]87亿美元。
今年以来主动型ESG基金累计净流入高于被动型ESG基金,达到89.97亿美元。本月以来,主动型ESG基金累计流出11.67亿美元,被动型ESG基金累计流入68.64亿美元。
图表22:今年以来ESG基金累计资金净流入(按资金配置)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图表23:本月ESG基金累计资金净流入(按资金配置)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图表24:今年以来ESG基金每周净流入(按资金配置)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图表25:今年以来ESG基金累计资金净流入(按投资类型)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图表26:本月ESG基金累计资金净流入(按投资类型)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图表27:今年以来ESG基金每周净流入(按投资类型)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19
ESG因子表现:环境因子本月收益表现较好
ESG及细分因子近期表现:今年以来ESG因子收益表现较优
► ESG因子收益表现:环境因子本月收益表现较好
我们采用中金ESG评级数据,选取中金公司针对上市公司的ESG综合维度,环境维度、社会维度和治理维度的因子,以及二级指标的细分因子进行分组收益回测,观察上述因子在本月以及今年以来的收益表现。
今年以来ESG综合得分因子和三个细分因子的多头组合均表现优异;二级指标中,劳动关系管理、客户信息保护、风险管理、ESG治理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选股能力表现较为出色。
本月环境因子多头组合亏损较少,收益率为-1.17%;二级指标中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和劳动关系管理的多头组合表现良好,分别实现1.32%和0.93%的收益率。
图表28:近一月ESG一级指标因子收益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28
图表29:今年以来ESG一级指标因子收益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28
图表30:近一月ESG二级指标因子收益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28
图表31:今年以来ESG二级指标因子收益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28
► ESG因子预测能力:治理因子IR、IC指标表现较好
中证800内的ESG综合得分因子和三个细分因子的表现跟踪情况来看,2019年以来EGS综合维度得分、社会维度得分和治理维度得分的整体预测能力优于环境维度得分。治理维度的因子IC均值为1.49%,表现优于其他三个因子。环境维度的年化收益均值为13.90%,表现优于其他三个因子,但IC均值和IR指标表现较差,仅为0.59%和0.12,低于其他因子。
图表32:2019年以来ESG及细分因子预测能力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3-04-28
ESG评级及数据
海外ESG评级及数据提供商关注低碳转型、底层数据
►Sustainalytics发布低碳转型评级
2023年4月13日,晨星公司旗下的ESG评级服务及数据提供商Sustainalytics发布低碳转型评级(Low Carbon Transition Ratings),旨在通过对公司战略、公司行动与气候情景的分析,帮助投资者衡量公司与净零排放路径的一致性。低碳转型评级以隐含温升的形式表达,展现公司在当前的商业模式、碳排放量和治理水平之下面临的低碳转型风险和机遇。[5]
低碳转型评级借鉴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u] PRI)的必要政策情景(RPS),该情景考虑[a]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所需的政策[n]和行动,评级将RPS方案与公司的净零预算相结[t]合,并将公司的运营地点和商业活动类型纳入考量[.]。
低碳转型评级覆盖了大约4000家全球大型上市公司,并计划在2024年将覆盖范围扩大到12500家。此外,Sustainalytics还计划在该评级的基础上推出一套全新的全球气候指数,帮助投资者追踪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轨迹,为实现商业模式转型、有效管理气候风险的公司提供机遇。
► ESG Book发布新工具帮助公司获取ESG底层数据
2023年4月19日,可持续数据与技术公司ESG Book上线一款名为“公司ESG面板”(Corporate ESG Dashboard)的工具,帮助公司管理、评估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表现,并提升ESG得分和评级背后的数据透明度。这一工具覆盖超过140000万份信息披露,帮助用户分析和优化企业ESG表现,并帮助用户从ESG评分穿透到底层ESG原始数据,与同行业公司进行可持续绩效比较。此外,该工具还包含一个政策与法规数据库,方便公司查询ESG披露要求,并允许公司向利益相关方实时披露和更新ESG数据。[6]
ESG学术
►三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全球企业碳排放
本文结论有助于监管机构构建完备的制度环境,通过利益相关者,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Reference: Azar, J., M. Duro, I. Kadach, and G. Ormazabal. 2021. The Big Three and corporate carbon emissions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2 (2):674-696.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三大资产管理公司(即贝莱德、先锋和道富全球)在减少全球企业碳排放方面的作用。通过使用三大资产管理公司与标的公司合作的新数据,研究发现三大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持股比例高、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大公司的公司治理。此外,该研究观察到三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所有权与MSCI指数成分股的后续碳排放之间存在稳健的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关系在样本期的后期变得更加显著,因为这三家机构公开承诺要解决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7]
►企业ESG表现与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ESG与企业创新的关系,[c]提高我国上市企业ESG水平和创新能力提供了理[o]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Reference: 方先明,胡丁.企业ESG表现与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3,58(02):91-106.
摘要: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企业的ESG表现逐渐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并对企业长期经营产生持续影响。在新发展阶段,ESG表现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值得深入研究。论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ESG表现对企业创新可能的影响及机制,利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的创新效应。研究表明,ESG表现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产出,这一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ESG表现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员工创新效率和风险承担水平等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表现不仅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数量,还有助于提升创新质量;但随着ESG评级不确定性程度提高,ESG表现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减弱。为此,应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强ESG建设,加快构建ESG信息标准化和强制披露制度,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推动企业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8]
►从“鞭打快牛”到效率驱动:中国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研究
本文对设计合理的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实现中国温室气体达峰目标、和降低减排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Reference: 钱浩祺,吴力波,任飞州.从“鞭打快牛”到效率驱动:中国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19,54(03):86-102.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技术异质性在内的多因素碳排放权分配理论模型,明确了全国碳减排总量目标、本地区排放总量、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以及本地区碳排放效率四个因素对碳排放权分配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企业级低碳专利数据作为低碳技术水平的代理变量,考虑碳市场试点的政策冲击,本文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碳排放视角,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使用估算效率值对碳排放权的地区分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碳排放基于消费侧责任计算时,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1.61%和0.47%的工业总产出损失,而当碳排放基于生产侧责任计算时,仅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0.68%和0.21%的工业总产出损失。与此同时,当分配机制中考虑了碳排放效率时,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的不同分配会使部分地区产生较大的分配差异,能源生产省份在生产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内蒙古为例,其减排量比消费侧核算下高出约65%,而电力调入省份在消费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河北为例,其减排量比生产侧核算下高出约83%。[9]
► 中国省级区域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基于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视角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激发统一碳市场活力、推动地区协同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Reference: 王文举,陈真玲.中国省级区域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基于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视角[J].管理世界,
2019,35(03):81-98.DOI:10.19744/j.cnki.11-1235/f.2019.0036.
摘要:
制定公平有效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是中国统一碳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公平原则方面,本文将碳减排责任区分为历史排放责任和省际转移责任。其中历史排放责任主要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年份作为责任核定基期,从而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而转移责任主要通过与区域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相契合的"合理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的差异来表征。效率原则方面,本文建立了考虑区域之间分配博弈的零和DEA模型,通过多次调整得到所有地区效率最大化时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同时,通过熵值法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分配方案耦合形成综合配额分配方案,并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配额分配方案的地区减排成本效应差异,甄选出兼顾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6年间中国省际间贸易造成了大量的地区碳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从能源生产地向能源需求地、从经济高值和中值地区向经济低值地区流动。由于历史排放过高,经济高值地区和一些能源产业密集地区应该承担更多减排责任;(2)在综合考虑历史排放责任和地区转移责任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中,经济高值地区的配额盈亏表现出异质性,而经济低值地区则表现出同质性,这表明经济高值地区的减排责任由于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经济低值地区则统一表现为需要承担较少的减排责任;(3)基于公平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将会导致"鞭打快牛"而损失效率,从而导致地区发展成本过高;而基于效率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也会产生"马太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地区发展不平等;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综合配额分配机制,才能既减缓地区发展不平等,又能实现全国平均减排成本最小化。[10]
[1]https://www.miit.gov.cn/jgsj/jns/wjfb/art/2023/art_b05cc22cc8d2494797ceda468f20bc31.html
[2]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03/t20230330_1024693.html
[3]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304/t20230403_1024989.shtml
[4]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23/04/25/fit-for-55-council-adopts-key-pieces-of-legislation-delivering-on-2030-climate-targets/
[5]https://connect.sustainalytics.com/hubfs/SUST_BROCHURE_LCTR_NOV22_FINAL.pdf
[6]https://www.esgbook.com/wp-content/uploads/2023/04/ESG-Book-Launches-Corporate-ESG-Dashboard.pdf
[7]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405X21001896
[8]https://kns-cnki-net-s.tsinghua.yitlink.com:8444/kcms2/article/abstract?v=TOI_Fm_Rdm9f9aPJPbDdIDePa3chI2sYQ1Su0qiF09NzujbbyEQ0Nn9HrDCwg0-iVkn641OQyTTMYMaF7EkT4mbeekCj9QbFeUoTU6ZDtw8acHckZIZ_a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gb
[9]https://kns-cnki-net-s.tsinghua.yitlink.com:8444/kcms2/article/abstract?v=TOI_Fm_Rdm_m17lvj980yiuRBDKMgreiwnsKPntT7EfN5y5rF_4btUTDUjTmsjint3ni4WqQoMaT0KqBCuIprdjAdqUkQ4VfA1YOFnbCSONU2uv9IFBqAOWgjGGNRt6r&uniplatform=NZKPT&language=gb
[10]https://kns-cnki-net-s.tsinghua.yitlink.com:8444/kcms2/article/abstract?v=TOI_Fm_Rdm-RoIMev2zYXX8XkmNcmFCvpERyaIb-4ZZ4C8Ml6tfw3QFz7lc8rexLEvYTAm0avF_DX599t3TFKvhXHEvRe_Xu-8DtBYT1kNTAwoS6tZPMv1_w7caOQq1s&uniplatform=NZKPT&language=gb
Source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5月4日已经发布的《ESG月度观察(14):欧盟CBAM正式通过,国内双碳政策持续完善》
分析员 周萧潇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1010006 SFC CE Ref:BRA090
分析员 刘均伟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0120002 SFC CE Ref:BQR365
联系人 金 成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2030152
联系人 潘海怡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2060008
联系人 曹钰婕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2030141
Legal Disclaimer
法律声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中金量化及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