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于洋小范围谈医药:反腐对大企业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没有政策压力,未来5年会是医药历史上最好的投资窗口
“虽然当下医药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卓越的投资机会,但我相信医药是当前A股市场里最好的投资选择之一。”
“反腐影响的是供给而非需求,短期内确实会对收入端或者利润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一影响大概只会持续两个季度。从中长期来看,反腐一定不是一件坏事情,尤其是对大企业来说。”
这是富国于洋在近期在一场小范围交流中分享的观点。
已经下跌了近两年的医药板块,今年年初刚有反弹的迹象,又经历了一阵“反腐”的冲击,对很多医药投资人来说是雪上加霜。
有人开始担心医药的长期逻辑,但同样的,在当下这样一个位置,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机构开始关注医药板块。
医药是于洋的老本行,在富国担任基金经理期间,旗下医药主题基金排名同类基金前1%,随后转战去私募的业绩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再回富国后的于洋公开交流的次数并不多,在这次小范围交流中,于洋直言:“从中长期来看,反腐一定不是一件坏事情,尤其是对大企业来说。”
“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取决于这个行业的水分和不规范性到底有多大,你不能把正常的临床需求和就医行为给抹杀掉,这不是政策的初衷。”
当然,针对这个行业,于洋也没有绝对的乐观,他提醒投资者:
“我并没有说当下医药一定是一个多么卓越的投资机会,大家也不应该用过去10年的眼光去看这个行业,但我依然相信医药是当前A股市场里最好的投资选择之一,因为需求很明确且确定,这在别的行业很难看到。
如果没有政策压力,我愿意说未来至少5年会是医药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投资时间窗口。”
谨慎中带着乐观。
于洋的实际行动更能体现他对医药的看法,今年一季度,他管理的富国新动力的前十大重仓中只有片仔癀、金域医学、红日药业,而二季度医药被大幅加仓。
不仅增持了一季度已有的这3只医药股,还新进了恒瑞医药、长春高新、美年健康、健民集团,7只医药股牢牢占据前八大,“全市场基金”秒变“医药主题基金”。
“我之所以二季度开始加医药,是因为医药在当前位置肯定是有相对收益的,其次反腐之后绝对收益的空间也是比较显著的。”
“医药至少能够提供一个比较稳健的收益,即使短期跌,大概率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失。”
这次交流中,于洋很敢说,也说了很多,从政策对中长期的影响,到医药里面细分板块的前景,非常值得关注医药的人一读。
我们整理了此次交流的重点内容,分享给大家:
反腐对大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问 二季度你的医药持仓占比提升了很多,所以想听你说说这一两年医药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一直跌跌不休?以及最近反腐事件到底有什么影响?
于洋 医药跌得多并不是因为这个行业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过去涨得太多了,这两年只是正常的估值回归。
我之所以二季度开始加医药,是因为医药在当前位置肯定是有相对收益的,其次反腐之后绝对收益的空间也是比较显著的。
判断是否有投资机会,需求是关键,至少是涨是跌还是能够判断的;而供给决定了这个行业未来上涨的幅度。
其实反腐影响的是供给而非需求,短期内确实会对收入端或者利润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一影响大概只会持续两个季度。
对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生存状态可能是被压缩的;但对中大型企业来说,无论是产品本身的临床需求还是整个商业行为的合规性,都应该是更好的,未来市场占有率也会更高一点。
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反腐一定不是一件坏事情,尤其是对大企业来说。
我并没有说当下医药一定是一个多么卓越的投资机会,大家也不应该用过去10年的眼光去看这个行业,但我依然相信医药是当前A股市场里最好的投资选择之一,因为需求很明确且确定的,这在别的行业很难看到。
如果没有政策压力,我愿意说未来至少5年会是医药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投资时间窗口。
从需求角度出发,国家历史上有两波婴儿潮,第一波是上世纪60年代,使得从现在开始每年都会有将近3,000万的人口进入到60岁阶段。
在人的一生中,医疗费用基本上就分为两个时间段,一个是60岁之前,一个是60岁之后,我们国家的人均寿命应该是在76到78岁之间,这就意味着从60岁到75岁这15年左右时间在医疗上花的钱,是前60年的2~3倍,这是一个巨大的需求。
而且这一代的老龄化人口,不管是消费能力还是支付能力,都是非常有质量的一代,享受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体教育水平也较高,在医疗支出方面有意愿也有能力。
第二波婴儿潮是上世纪80年代,这批人目前是跨入40岁的中年人,相较于年轻时候来说,中年之后对于医药的需求也有一个跃升,所以从这两个年龄的人口结构上来看,医药有着非常明确的需求方向。
医药是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行业,医药需求对市场来说是机会,但对国家来说是负担,从最新的医疗数据上来看,2022年整个国家的卫生费用大概是7.2万亿,占整个GDP比重的6.5%左右。
正常情况下,每年的医疗费用一般高于GDP大概3个百分点,但考虑到现在老龄化的加快,未来5年的医疗费用可能会增加到13~14万亿,基本上就是增加一倍左右,那个时候占GDP的比重大概是9~10%。
我们可以参考别的国家的情况,比如日本,当日本进入老龄化加速的时候,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在释放需求的同时,也会面临很大的降价压力。
国内做得比较好,是因为我们的集采走在了前面,对于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来说,未来它们面临的压力还是以需求增长为主,在价格端受到的压力是可控的,从目前的集采政策以及医保支付续约政策来看,可预测性还是比较强的。
所以我对医药的总体判断是,当下不需要悲观,也谈不上非常乐观,毕竟有政策的长期压制在,但是我相信医药是当下A股投资人最好的选择之一。
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取决于水分和不规范性有多大
问 你说反腐带来的中短期影响可能是一两个季度,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此次事件是否超预期?
于洋 其实这个事情是有预期的,但市场的反应超出了我的预期。
对于长期关注医药的投资者来说,对反腐应该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医药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
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取决于这个行业的水分和不规范性到底有多大,你不能把正常的临床需求和就医行为给抹杀掉,这不是政策的初衷。
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临床端治疗端不规范的地方和有水分的地方不多。虽然医药行业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像医院确实会出现一些灰色地带,但是这对于需求端来说没有很大影响。
我相信今天在听我讲的,都是对医药有感情的,医药应该是一个长期持仓板块,而不应该是一个短期交易博弈板块,所以面对一个中长期逻辑比较好的行业,下跌不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买点吗?
这两年的 A股对中长期资金不太友好,因为博弈较多,有些短期交易行为我是能理解的,但很多时候情绪影响占比较高,对基本面的判断不够客观。
问 反腐事件会对你医药持仓内部结构有影响吗?
于洋 基本不会有。
第一,我相信我买的公司是好公司,我也相信它们是受益于这一次反腐的,我配置的逻辑其实是加强的;
第二,出于板块轮动考虑,我配置了医药,现在我又发现很多公司的市值空间在强化,竞争格局在改善,市场份额也比预想中要高,所以我会把它的空间进一步上修。
长期判断更清晰了,持仓中院内需求占比较高
问 医药现在整体的配置逻辑以及结构是怎样的?
于洋 在今年二季度之前我对市场是没有判断的,可能更多的是交易性机会,既然是交易,那就有博弈,不同投资人的判断就会有分歧,在我看来当下的医药板块提供了一个可以长期持有的位置。
二季度加仓了很多医药,原因是我看到了医保等政策的变化,这让我对这些公司的长期判断更清晰了,在这之前可能还比较模糊。
对于持仓结构,我买的院内需求占比会更高一点,然后就是药品、器械等,背后的逻辑主要就是老龄化带来的需求量的增长。
问 你说看到医保或者集采政策从模糊到清晰,具体是什么?
于洋 一个企业的价值特别是医药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它的产品线,新药的生命周期未来会给企业带来多少的现金流,决定了企业的价值。
在以前的医保政策中,对新药的生命周期多长是没有判断的,在几次谈判后,很多政策都有利于提升一个品种在全生命周期里带来的现金流,从模型上是非常明确的。
包括集采也是,在前几批的集采过程中,很多企业药品的降幅非常大,所以大家就比较担心这是否会常态化。
随着集采的持续开展,你会发现降价幅度跟产品本身竞争格局密切相关,并不是一刀切的,企业也并不是毫无议价能力。
谈CXO和中药
问 你是怎么看医药细分领域的?包括像创新药、CXO、医美等等。
于洋 大家最近比较关心的细分领域一定是涨得比较多的,比如中药。当然有些产业也是可以聊的,比如大家之前赚了很多钱的CXO,最近跌了很多,所以投资者无非就是想问问这个行业未来还有没有投资机会了。
分析一个问题,一定是要看背后的逻辑。
比如白酒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行业,但你要去想支撑这个行业的到底是什么?白酒的需求无非是消费升级以及一些面子需求。你还要去想大家对于自己收入的预期支撑这个行业的逻辑还在吗?
回到医药上,CXO的逻辑是全球医药研发支出对应到国内的产能转移,不过我觉得国内转移这块逻辑错了,因为逻辑可不可能是景气度变化、创新的投入以及新靶点的出现、各种临床研究的开展、新药品出来后带来的相应需求?
中药涨的逻辑是因为它便宜,以及医药资金自身的配置需求。医药之前很多资产都被高估了,这些资金需要找一些估值比较合理的板块去防御,这是中药涨的第一波逻辑。
涨的第二波逻辑是疫情需求带来的,这个行业的产业链相对比较长,因为有药店库存因素扰动,所以该板块短期业绩的爆发力相对来说比较强。
我对中药还是挺喜欢的,不过也要分开去看,长期还是要看会不会回归到真实的临床价值上,毕竟中药在院内有很高临床价值的,不多。
问 你刚有提到CXO的投资逻辑,在2021年底到2022年中有一段时间其实是持有了一个CXO龙头公司,但后来卖掉了,亏钱了还是赚钱了?
于洋 是赚钱的。
过去两年对于绝大部分公司来说都是中枢下移,但期间会有反弹,反弹的原因是因为绝大部分人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有人觉得长期还行有人觉得不行,然后就有交易。
过去两年这些龙头公司的交易空间还挺大的,比如CXO去年的反弹幅度差不多都有40~50%,那是因为大家还没有对其长期逻辑产生一致性预期。
白酒也一样,去年四季度的反弹可能也有这么多,所以过去两年市场呈现出来的风格是偏博弈的,大家都是基于博弈在做交易。
- 小彩蛋 -
霍华德·马克斯:首先是规避风险
其次是赚很多钱
聪投组建了媒体转载群,如有转载需要,请添加小编微信【fanxiaocom】,入群前请【备注新媒体名和姓名】
商务合作,请联系聪明牛牛(微信congmingtzz1/手机 13262200706 )具体商议。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聪明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