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金工】A股的流动性、波动性及其溢出效应——“学海拾珠”系列之一百五十一

admin1年前研报1042
报告摘要

►主要观点

本篇是“学海拾珠”系列第一百五十一篇,文章对中国股票市场中流动性和波动性的溢出效应及其联合动态效应进行建模。作者对2014年至2022年的日内数据建立vMEM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板块层面上流动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强相互依赖关系。此外,作者还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波动溢出平衡指数(VSBI),揭示了冲击是如何通过流动性和波动性在不同板块之间传播的。特别地,作者重点分析了2014年以来两段特殊时期(2015/2016年市场下行和2020年COVID-19爆发)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已有模型对流动性和波动性溢出效应的分析评估不够深入

在此项研究之前,已有大量文献对流动性和波动性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一方面,许多研究者在建模过程中忽略了一系列相关变量的相互依赖关系,且对于流动性和波动性的相互溢出效应描述不够深入清晰。另一方面,目前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板块层面上,几乎没有权威性的研究发表。少量相关研究也都将重点放在了波动性的跨板块溢出效应和关联性方面,忽视了流动性与波动性的关联动态关系。因此,本文将从流动性和波动性两方面入手,独立建模再联合分析,探究其相互作用关系。

·不同板块的流动性和波动性存在显著的相互依赖关系

本文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基于copula的vMEM模型来研究中国沪深300指数五个板块之间非流动性和波动性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不同板块在流动性和波动性上表现出了显著的相互依赖关系,冲击通过这种联系在不同板块间传播,而在不同时期,冲击的主导因素和传播形式都有着明显的区分,在动荡时期,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往往变得更紧密、更复杂,而板块流动性和波动性之间溢出效应的不平衡进一步增加。其次,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冲击倾向于通过这些联系在各板块间传播,我们观察到,流动性(波动性)的冲击首先影响其他板块的流动性(波动性),然后扩散到波动性(流动性)。此外,波动性的冲击传播速度往往比非流动性冲击快,板块波动性在股市冲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工业板块。在市场明显下行期间,非流动性是冲击传播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于金融板块。此外,流动性和波动性有很强的持续性。


·风险提示
      
文献结论基于历史数据与海外文献进行总结;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1

引言

流动性、波动性及其联合动态效应是金融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它们对全球金融市场上几乎所有资产的定价和风险管理都有影响。它们受到世界各地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并被大量且仍在增长的文献所广泛探索(Chordia等人(2000),Brunnermeier和Pedersen(2009),Goyenko等人(2009),Clements等人(2015),Xu等人(2018))。受这一系列文献的启发,本研究重点描述了流动性和波动性的溢出效应,并用日内数据对其在中国股市中的联合动态进行了建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推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202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年鉴》,就股票市场而言,其2.66亿投资者中99%以上是个人,占总交易量的80%。这种现象与发达股票市场的现象截然相反。例如,在美国,个人投资者的总交易量通常不到20%。根据《世界发展指标(2020)》,2019年中国市场的年营业额为224%,而美国市场为108%。高比例的个人投资者同时与高成交量、强烈的投机氛围和更动荡的市场有关(Leippold等人,2022)。再加上卖空限制,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中国市场的动态结构与发达市场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股市的流动性、波动性及其共同动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一个计量经济学框架来对五个重要板块的流动性和波动性进行建模,以研究冲击从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的传播或溢出效应。我们的实证分析基于日内数据,可以及时捕捉到流动性和波动性的细节。样本期从2014年到2022年,涵盖了股市动态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包括2015年至2016年的中国市场下行 (以下简称“市场下行”)以及2019年底COVID-19疫情的爆发。尽管2015/16年的股市下行发生在中国市场,但其影响也向亚太地区传播,并产生了明显的波动性溢出(Ahmed和Huo,2019)。与此同时,COVID-19疫情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混乱,并提高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水平(Baker等人(2020),Ramelli和Wagner(2020))。这对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波动性产生深远影响(Fakhfekh等人,2021))。因此,我们在分析中特别关注这两个事件。

在方法上,本文的计量经济学框架是基于Engle(2002)引入的乘性误差模型(MEM),该模型可以被认为是Bollerslev(1986)的GARCH模型和Engle和Russell(1998)的自回归条件持续期(ACD)模型的泛华。MEM在建模非负值变量方面非常有效,并且非常契合我们的研究目标,因为我们使用的流动性和波动性指标是非负的。根据文献中的实证结果显示,MEM类模型可以捕捉非负时间序列的特征事实(Manganelli(2005),Chou(2005))。我们扩展了Cipollini等人(2017)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基于联合分布函数(copula-based)的新的向量MEM模型来描述各个板块的流动性和波动性。我们的模型通过联合分布函数考虑了变量之间的完全相互依赖关系,因此在参数估计方面比先前的方法更具灵活性。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联合分布函数的新型向量MEM模型,用于描述不同板块的流动性和波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的研究对金融市场中波动性和流动性溢出建模的广泛文献做出了贡献。这些研究包括Ng(2000),Baele(2005),Engle等人(2012),Clements等人(2015),Golosnoy等人(2015),Otranto(2015),Xu等人(2018)等。其中许多研究没有考虑相关变量的完全相互依赖关系,这导致在溢出效应分析中评估不准确

其次,我们扩展了中国股票板块相关性的研究。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板块层面上,几乎没有研究发表,除了Hao和He(2018),Shao等人,Wu等人(2019),Shahzad等人(2021)等,这些研究都集中在跨板块波动性溢出和关联性方面。在我们的研究中,由于建模框架中条件期望方程的灵活性,我们可以轻松地详细探讨流动性和波动性的跨板块关系、它们的非对称效应以及重要子期间参数变化的可能性。

最后,通过我们分析中的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溢出平衡指数(SBI),我们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冲击是如何通过流动性和波动性在不同板块之间传播的,并且确定了在不同时期的溢出中,谁是输出冲击的板块。这对投资者和决策者在投资组合构建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我们的主要成果可以总结如下。首先,我们发现不同板块的流动性和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溢出效应,通过这种效应,冲击在板块之间传递。一个板块中产生的流动性(波动性)冲击首先影响其他板块的流动性(波动性),然后影响两个板块的波动性(流动性)。有趣的是,通常情况下,冲击通过波动性比通过流动性传播得更快。其次,市场明显下行期间和COVID-19改变了冲击在板块之间传播的方式。在动荡时期,流动性是冲击传播的主要渠道,但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不是这样。对于当前的中国市场,工业板块仍然扮演着最大的净溢出效应输出者的角色。在动荡时期,例如市场明显下行,金融板块的流动性取代了工业板块的波动性,成为传播冲击的核心。最后,我们通过驼峰形状的多期预测hump-shaped multiperiod forecasts)和冲击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来描述冲击从一个板块传递到另一个板块的延迟

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联合分布函数的新型向量MEM模型,用于描述不同板块的流动性和波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的研究对金融市场中波动性和流动性溢出建模的广泛文献做出了贡献。这些研究包括Ng(2000)Baele(2005)Engle等人(2012)Clements等人(2015)Golosnoy等人(2015)Otranto(2015)Xu等人(2018)等。其中许多研究没有考虑相关变量的完全相互依赖关系,这导致在溢出效应分析中评估不准确。

其次,我们扩展了中国股票板块相关性的研究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板块层面上,几乎没有研究发表,除了HaoHe(2018)Shao等人,Wu等人(2019)Shahzad等人(2021)等,这些研究都集中在跨板块波动性溢出和关联性方面。在我们的研究中,由于建模框架中条件期望方程的灵活性,我们可以轻松地详细探讨流动性和波动性的跨板块关系、它们的非对称效应以及重要子期间参数变化的可能性。

最后,通过我们分析中的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溢出平衡指数(SBI),我们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冲击是如何通过流动性和波动性在不同板块之间传播的,并且确定了在不同时期的溢出中,谁是输出冲击的板块。这对投资者和决策者在投资组合构建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下文第2节概述了提出的计量经济学框架,第3节描述了数据,实证结果在第4节中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第5节总结了本文所有内容

02

计量经济学框架

在本节中,我们首先介绍计量经济学模型中使用的流动性和波动性指标。然后,概述本文提出的模型,以检验流动性和波动性的溢出效应。
2.1 流动性和波动性指标

流动性流动性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特征,指的是投资者能够快速买卖资产而不会引起资产价格的剧烈变化。已经提出了许多流行的指标来捕捉流动性的不同交易属性方面。在我们的实证研究中,对于板块指数,我们选择了主流的Amihud(2002)非流动性指标。该流动性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将绝对收益与交易金额之比,如下所示:       
其中是资产在第t期的回报,分别是t期中第n条记录的交易量和执行价格。

波动性我们使用Jacobd等人(2009)的Pre-Averaging方法为高频数据的波动。通过该种方法得到的波动率的表达式如下所示

其中

这里表示t期内连续记录之间的回报,是加权函数。我们设,如Jacobd等人(2009)所述,是滑动窗口的大小N为总数,每30分钟间隔的。根据HautschPodolskij(2013)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实证分析中设置Pre-Averaging参数。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使用汇总的日内数据,记录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秒。

2.2 计量经济模型

基于Copula的双变量vMEM模型我们以非流动性变量为例介绍了我们的模型。波动率采用了相同的框架。Engle(2002)为的非负时间序列的MEM(1,1)模型表示如下
其中,表示第i个板块,上标l表示流动性是信息的集合,是一个协变量,有助于解释的动态部分,新信息项具有单位均值和非负性质的条件概率分布。Bollerslev等人(1994)为协方差平稳性提供了以下充分条件:z是协方差平稳的,且对于所有i都有

在Engle等人(2012)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按照以下规范添加了一些感兴趣的项:

1.  其他板块的滞后流动性:

2.板块自身滞后流动性的非对称效应:

3.时间虚拟变量:如果时间间隔t处于市场明显下行期间则,否则为0;如果t处于COVID-19期间,则,否则为0。

4.所有板块的滞后流动性与虚拟变量之间的交互项

5.不对称效应与虚拟变量之间的交互项

6.所有板块的滞后波动性:

7.所有板块的滞后波动性与虚拟变量之间的交互项

最后两项,考虑了滞后波动性,因为我们希望研究不同板块之间波动性和流动性的相互溢出效应

这种模型的一个缺点是,它没有捕捉到完全的相互依存结构。根据Cipollini等人(2013)的研究,当误差项的同期相关性较高时,考虑完整的动态相关性可以提高模型效率。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更通用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条件期望不仅是其自身过去条件期望的函数,还包括所有其他流动性度量的过去条件期望。此外,我们考虑了新信息项之间的同期相关结构。矩阵方程形式表达如下:

其中是Hadamard矩阵乘积,。此外,维常数向量,维系数矩阵,其中是对角矩阵。最后是一个非对角协方差矩阵。与波动率相关的其余符号与ilq的符号类似。我们不考虑流动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同期相关结构,部分原因是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讲述),另一部分原因是基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的多元依赖结构可能存在维度爆炸问题。

由于新信息项的同期相关结构以及非对角线的矩阵,上述模型无法通过逐个方程估计的方法进行估计。同时,Cipollini等人(2017)指出除非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否则不可能得到非负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因此假设误差向量具有已知的多元分布可能也行不通。因此,我们遵循Cipollini等人(2017)的理论并采用copula函数进行参数估计。

根据copula函数,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pdf)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是copula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此外。函数分别表示第i个边际的pdf和累积分布函数(cdf),分别是copula和边际函数的参数。在这个框架中,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单变量边际分布的选择和连接边际的copula函数的选择。

对于边际分布,我们选择了广义gamma分布,该分布具有几个著名的特殊情况,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对于上述另一个问题,我们选择使用t分布的copula函数,这也是一种灵活且在实证中表现良好的选择。因此,的条件pdf可以表示如下:

此外,该模型的相应对数似然可以表示为:

其中是与有关的参数。在这个研究中,我们直接优化这个完整的对数似然函数来获得参数估计值

冲击中的溢出效应:我们通过分析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比较不同板块的流动性和波动性指标之间的溢出效应。假设是一个由叠加的组成的向量,是一个由叠加的组成的向量,是具有单位均值和方差协方差矩阵的联合多元独立同分布过程。则vMEM模型可表示为:。对于第i个变量的冲击是一个向量,其中第i个新信息项设置为其无条件标准差加1,并且其他分量根据相应线性投影进行调整:

对冲击的响应的一系列预测如下:
通过将这些预测与将设置为单位向量所得到的基准预测进行比较,可以获得相应的冲击响应函数,即。冲击响应函数用表示,即一个由叠加的组成的向量,具体计算如下:
其中是两个向量的逐元素除法运算。

除了绘制的轨迹来描述模型对变量i的冲击随时间的响应变化之外,Engle等人(2012年)建议使用变量j的累积反应来评估特定时间t时变量i对变量j的冲击总体影响,具体方法如下:

基于这个累积值,Engle等人(2012年)引入了一个称为波动溢出平衡(volatility spillover balance)的定量指标来评估波动率溢出。除此之外,本文还计算了另一个类似的指标,即溢出平衡指数(spillover balance index,SBI),其定义为除当前变量外的其他变量到目标变量的平均累积响应与从目标变量到其他变量的平均累积响应之比,计算方式如下(Engle等人(2012),Xu等人(2018)):

类似地,我们可以分别构建流动性溢出平衡指数(liquidity spillover balance index,LSBI)和波动率溢出平衡指数(volatility spillover balance index,VSBI)来评估流动性和波动率的溢出情况。变量大于1(小于1)时表明其是净溢出方(吸收方)

03


数据描述

本文数据由五个板块的日内价格和成交数据。我们从中国证券市场交易与报价(Level 1)中获取这些数据,该数据库来源于中国证券市场与会计研究数据库。本文选择了五个重要板块,并确保它们具有良好的数据质量,包括工业、消费、医疗保健、金融和公用事业板块。样本期从2014年1月2日延续到2022年3月15日,共涵盖了1996个交易日。样本期超过八年,包括了2015年至2016年整个中国股市明显下行和COVID-19爆发后两年多的时间。为进行实证研究,这些数据基于30分钟间隔进行采集。总体而言,每个板块指数我们有约15920个30分钟观测值。

图表1提供了每个板块的Amihud非流动性因子和已实现波动率的汇总统计信息。本文用2014年的样本初始值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以便在时间和板块跨度上进行比较。此外本文还报告了不同子区间的均值,包括从2015.5.25到2016.3.30的市场明显下行期间、从2016.3.31到2019.12.30的COVID前期以及从2019.12.31到2022.3.15的COVID期间。可以观察到,在市场明显下行期间已实现波动率的均值急剧上升,然后在COVID爆发之前时下降,在疫情期间再次上升。例如,医疗保健板块(V-HLTH)在整个样本期间的平均波动率为0.79,但在市场明显下行和疫情期间分别达到1.15和1.01,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在0.65左右。而Amihud流动性指标在市场明显下行时急剧上升,但在疫情期间保持相对合理水平,可能是由于中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来保证经济发展。此外,偏度和峰度统计数据显示所有指标均呈正偏态和尖峰态。Ljung-Box统计数据表明,所有单独的时间序列以及五个板块流动性(波动率)序列在自相关方面存在很高的序列相关性

图表2展示了标准化板块流动性和波动率的时间序列。在左边,我们观察到在2015/16年中国股市明显下行期间,流动性指标显著上升,特别是消费和医疗保健板块。与此同时,除了2020年初COVID-19大流行开始时稍微增加外,在疫情期间流动性指标基本保持在低水平。此外,2014年和2018年中国股市的流动性条件也较为疲软。一方面,这种疲软存在是因为在2014年及其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股市仍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中;再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中国股市一直处于低成交量下跌态势。另一方面,在2015/16年市场下行期间的交易量相比于其他时期较高也是原因之一。2018年,中国股市也遭遇了严重衰退。许多文献已经涵盖了全球金融危机,并且与2015/16年股市下行相比,2018年股市衰退的影响并不那么严重,因此以上两个高流动性时期不属于本文范围。至于右边的已实现波动率,所有板块在市场明显下行期间都表现出更高的波动性,并且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也出现了几次波动性上升。公用事业板块整个样本期间显示出较低水平的波动率

图表3展示了不同板块间Amihud非流动性因子和波动性指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不同板块之间的流动性指标相关系数从消费品和公用事业之间的0.41到工业和金融之间的0.63,而不同板块间的波动率相关系数略高,大约为0.7。请注意,流动性和波动率之间的交叉相关性相对较低,从公用事业板块的流动性与消费品板块波动率之间的0.06到医疗保健板块自身流动性与其自身波动率之间的0.31。大多数交叉相关结果约为0.1,这支持我们模型的观点,即分别探索流动性和波动率同时存在时的情况

       
日内数据的周期性:图表4显示了流动性和波动性度量中显著的日内周期性模式,处理高频数据时,第一步通常是去除日内周期性。我们通过将原始数据除以确定性的日内季节(周期)性因素来计算日内调整后的数据,该因素为每30分钟间隔的经验均值获得(例如,请参见Andersen和Bollerslev,1997;Bauwens和Giot,2000;Nguyen等,2020)。季节性因素是通过240个交易日的滚动窗口来估计的。因此,对于一个原始变量 ,经过日间调整后得到的
方法如下所示:

其中

上式中是t之前1到240天的所有的集合。下标j表示对应于一个交易日中的第j30分钟间隔。



04


实证分析与讨论
4.1 建模结果

回顾本文提出的模型:

可以发现其中包含许多要估计的系数,因此我们根据零约束的显著性原则来缩小参数选择范围,即选择在10%水平上显著的参数,从而得到一个更紧凑和准确的模型。图表5报告了选定边际模型相比于上式中描述的基础规范对每个变量的显著增量效应。

通过图表5的Panel A可以观察到流动性和波动率对其自身产生了广泛影响。仅有金融板块的非流动性(L-FIN)和医疗保健板块的波动率(V-HLTH)在样本期间不受自身板块的波动性或非流动性影响。

所有板块的非流动性和波动率都存在普遍的不对称效应。相比于正面消息,负面消息更有可能使整体市场的非流动性和波动率增加。有趣的是,股市下行引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对称效应中,因为10个非流动性和波动率变量中有7个显示出与正常时期不同的显著不对称影响。然而,COVID-19引起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常数项上,并伴随着工业板块的流动性和波动率以及消费、金融和公用事业板块的非流动性指标的显著变化,而相比之下,在股票明显下行期间只出现了两个显著变化:金融板块的非流动性和医疗保健板块的波动率。

通过Panel B可以观察到短期溢出效应中各个板块之间的显著交互模式。在最后一列中,以公用事业的波动率(V-UTL)为极端例子,其在整个样本期间以及两个子时期都呈现出复杂的模式,因为它受到其他板块非流动性和波动率指标的影响。另一个例子是消费的波动率(V-CNS),在整个样本期间受到所有其他板块波动率的显著影响。只有医疗保健的非流通性(L-HLTH)相对独立,即仅在COVID时期受到工业板块非流通性(L-IND)的影响。总体而言,在短期溢出效应方面,五个板块中有四个在整个样本期间与其他板块存在显著非流通性交互作用,唯一例外是医疗保健板块。所有板块在波动率溢出方面均与其他板块存在显著交互。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重要方面是,一个板块的波动率(非流动性)对其他板块非流动性(波动率)产生的短期溢出效应,即跨板块间的波动率和非流动性传递。在Panel B中,两个板块(工业和金融)的非流动性受到其他板块波动率的显著影响,并且这种现象在两个特殊样本子时期都显著增强。类似地,整个样本期间四个板块的波动率均受到其他板块非流动性影响,唯一例外是工业板块。

在显示长期溢出效应的Panel C中,我们可以从完全相互依赖性中看出,大部分非流动性和波动率指标都受到其他板块四个非流动性或波动率指标的影响。令人兴奋的是,所有指标都具有显著的全面相互依赖效应,这无法通过方程逐个估计得到。这凸显了执行完整矩阵以及采用Copula方法的合理性,并加深了我们对一个板块的非流动性(波动率)条件期望不仅取决于其自身过去的条件期望,还取决于其他板块非流动性(波动率)过去的条件期望的认识。

最后,最后三行显示,对于vMEM模型,非流动性标准化残差分布的估计广义伽马参数b和k在各个板块之间非常相似,即b从1.95到2.45,k从0.37到0.53。这表明非流动性过程具有类似的特征。不同板块之间的波动过程同样相似,但公用事业板块除外。联合LB统计仍然拒绝在12个滞后时没有自相关的原假设。

作为额外的证据,图表6中报告了Student t分布 copula所暗示的相关系数。新信息项之间相对较高的相关性进一步支持了考虑时间同步的必要性。

总之,图表5中的结果表明,所有板块在流动性和波动性方面都是高度相互依存的。就波动性而言,各板块之间的联系比非流动性更紧密在动荡时期,这些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当一个板块的流动性供应或波动性受到冲击时,其影响可能会通过这种关系扩散到其他板块,导致所有板块的非流动性和波动性增加。下面将详细探讨模型的冲击响应

4.2 冲击响应

为了研究冲击发生时板块的非流动性和波动性如何演变,我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证明溢出效应。此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两个动荡的子时期,即2015/16年股市下行和最近的COVID疫情。

首先,我们使用金融板块的非流动性(L-FIN)和公用事业板块的波动性(V-UTL)作为2015年8月24日的冲击源,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SSE)综合指数下跌了8.49%,创下了暴跌期间的最大单日跌幅。结果绘制在图表7的面板(a)和(b)中。在面板(a)中,我们观察到冲击对自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约为70%,在随后的时间间隔内,反应单调下降。对其他板块非流动性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相对来说幅度较小,约为30%至40%。对波动性的影响在5%至10%之间较弱。请注意,除了L-FIN本身,几乎所有其他变量的响应都首先增加,并在10(就其他三个板块的非流动性而言)和20(就所有板块的波动性而言)区间之间达到峰值,呈现出驼峰形状。在面板(b)中,公用事业板块波动性的冲击对非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相对有限,约为5-10%。三条非流动性曲线呈驼峰形,在第十个区间附近达到峰值,而其余指标的冲击响应呈单调递减趋势

接下来,我们选择工业(V-IND)和公用事业(V-UTL)板块的波动性作为202023日的冲击源,当时上证综指下跌了7.72%,在面板(c)(d)中各指标显示出了与(a)(b)相似的结果。通过分析这四种情况,我们观察到,源自非流动性(波动性)的冲击首先影响其他板块的非流动性,然后蔓延到波动性(非流动性),并且影响的幅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此外,源自波动性的冲击往往比非流动性冲击传播得更快。

图表7提供了流动性和波动性在特定日期对特定冲击的冲击响应的直观表现。为了全面了解跨板块和随时间推移的冲击传播机制,我们接下来评估样本期内所有板块的溢出平衡指数(SBI)


4.3 溢出效应

图表8展示了(2.2)中所描述的的SBI,即溢出平衡指数。我们设定H=600以使冲击完全消失。在Panel A的整个样本期内,我们首先分别考虑了跨板块流动性和波动性溢出。基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非流动性溢出(=1.14)还是波动性溢出(=1.21)的角度来看,工业板块都是最大的净输出方。此外,金融板块在冲击向其他板块的传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13和=1.03)。公用事业板块是溢出的主要吸收者(=0.78和=0.79)。其余板块之间的溢出效应相对平衡,指数值基本保持在1左右。综合考虑各板块的非流动性和波动性,总体而言,波动性的溢出效应增加,而非流动性的溢出作用略有下降。这一现象表明,该板块的波动性是风险传导的关键渠道,或者波动性对非流动性的溢出效应更强

在Panel B和Panel C中,我们进一步考虑了两个样本特殊子时期的溢出。Panel B中,在股市明显下行期间,当我们将非流动性和波动性放在一起考虑时,四个板块的波动性将它们从溢出效应的净输出转变为输入;也就是说,它们由大于1变成小于1,而非流动性的溢出平衡指数明显增加。金融板块尤其如此,其非流动性在影响其他板块的非流动性和波动性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高达1.79,这与文献中的证据一致(Brunnermeier和Pedersen,2009)。这一结果与Panel A完全相反。当我们比较非流动性和波动性的时,我们发现前者往往比后者大得多。在Panel C中,可以在疫情期间观察到与Panel B类似的结果。除了一个例外,工业板块的波动性成为最大的净溢出源,为1.38。

总之,在整个样本期内,各板块的波动性值往往大于非流动性。然而,在两个特殊时期,非流动性SBI明显大于波动性SBI。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股市中,波动通常是在各板块之间传播冲击的主要渠道,但在动荡时期,非流动性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金融板块

05

结论

本文探讨了板块之间流动性和波动性溢出的动态特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基于copula的vMEM模型来研究中国沪深300指数五个板块之间非流动性和波动性的溢出效应。基于t分布 Copula,我们的模型揭示了板块非流动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全面相互依赖性,包括滞后条件预期和新信息的同期相关性之间的联系。我们的样本包括2014年至2022年间的板块内日交易数据。较长时期的样本使我们能够评估模型在2015/16年中国股市明显下行以及COVID-19大流行带来的动荡期间的表现。

我们的主要结果可以总结如下。首先,板块在流动性和波动性方面存在显著的相互依赖性。市场明显下行和大流行病都对各个板块的波动性和非流动性带来了重大变化。在动荡时期,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往往变得更紧密、更复杂,而板块流动性和波动性之间溢出效应的不平衡进一步增加。其次,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冲击倾向于通过这些联系在各板块间传播,我们观察到,流动性(波动性)的冲击首先影响其他板块的流动性(波动性),然后扩散到波动性(流动性)。此外,波动性的冲击传播速度往往比非流动性冲击快,板块波动性在股市冲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工业板块。在市场明显下行期间,非流动性是冲击传播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于金融板块。此外,流动性和波动性有很强的持续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投资组合时,投资者需要考虑目标资产非流动性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回报和波动风险。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关注金融板块的流动性情况以防止下一次危机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献来源:    
     
核心内容摘选自Wuyi Ye、Keli Wang和 Xiaoquan Liu 在《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的文章《Liquidity, volatility, and their spillover in stock market

风险提示

文献结论基于历史数据与海外文献进行总结;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重要声明
本文内容节选自华安证券研究所已发布证券研究报告:《A股的流动性、波动性及其溢出效应——“学海拾珠”系列之一百五十一》(发布时间:20230726),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分析师:严佳炜 || 执业证书号:S0010520070001,分析师:骆昱杉 || 执业证书号:S0010522110001。


往期报告
--基金研究--
31.《小荷才露尖尖角:黑马基金经理如何挖掘?》
30.《权益仓位再创新高,大幅加仓计算机——权益基金2023年一季报解析》
29.《基民收益启示录:寻找低落差感基金》
28.《寻找基金经理中的“稀缺基因”》
27.《加仓国防军工、交运,投资热点渐趋分散》
26.《FOF弹性与收益增厚:聚焦赛道ETF轮动》
25.《大幅加仓食品饮料,风格向大市值切换——权益基金2022年二季报解析》
24.《市场未出现大规模赎回,电新加仓成首位重仓行业——权益基金2022年一季报解析》
23.《揭秘布局优秀行业主题基金的“必要条件”》
22.《多只重仓股获主动减仓,分散持股趋势延续——权益基金2021年四季报解析》
21.《医药基金深度解析:持仓、业绩、逻辑的演绎与印证》
20.《沪深300 Pro Max——国泰300增强ETF投资价值分析》
19.《持股集中度下降,风格切换正当时——权益基金2021年三季报解析》
18.《基金投资如何选准对标的“锚”:华安分类标签框架介绍》
17.《公募权益基金的舒适管理规模是多少?》
16.《权益基金增配科技,风格向小市值切换》
15.《海纳百川:权益基金经理全景标签池
14.《百舸争流:公募固收+产品盘点与剖析 |2021固收+产品投资策略展望
13.《群雄逐鹿,公募基金销售渠道之争
12.《银行获公募大幅加仓,港股龙头配置趋势不减》
11.《剖玄析微:公募对冲基金2020年报分析
10.《基金持仓跟踪牢,抱团风向早知道》
9.狭路相逢勇者胜:精选赛道下的精选基金框架
8.《分享注册制改革红利,把握网下打新机遇》
7.权益基金市场扩容万亿,龙头公司持股进一步集中
6.《公募权益基金智能图鉴》
5.《2020年打新策略对基金的收益增厚有多少?》
4.《公募绝对收益基金持续发力》
3.《透视机构抱团行为,量化视角全面解析》
2.《公募基金产品的绝对收益之路》
1.《基金反编译:绩优指数增强基金的绝技》

--量化研究--
14.《股价和资金流间的引力和斥力》
13.《可比公司法的量化实践:重塑价值因子》
12.《寻找选股策略与行业轮动策略的“舒适区”》
11.《个股alpha与行业beta的双剑合璧》
10.《震荡行情下,如何挑选估值合理、成长性强的“宝藏股”?》
9.《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如何运用在选股中?》
8.《如何借鉴赛道型基金持仓?基于业绩归因视角》
7.《当价值遇见成长:均衡估值因子》
6.《成长因子再升级:盈利加速度》
5.《昼夜分离:隔夜跳空与日内反转选股因子》
4.《留存收益、投入资本视角下的估值因子改进》
3.《信息提纯,寻找高质量反转因子》
2.《量价关系的高频乐章》
1.《高频视角下成交额蕴藏的Alpha》

--中观量化--
4.《行业轮动逻辑的标签化应用:重构轮动框架》 

3.《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如何运用在行业轮动中?》 

2.《消费升级,需求为王:景气度视角下的消费行业轮动策略》 

1.《盈利、估值视角下寻求板块轮动的确定性


--量化绝对收益之路--
5.《FOF赋能绝对收益:基金组合构建实战(下)》

4.《固收+组合构建白皮书:大时代的小尝试(下)

3.《固收+组合构建白皮书:大时代的小尝试(中)

2.《FOF赋能绝对收益:基金组合构建实战(上)》

1.《固收+组合构建白皮书:大时代的小尝试(上)》



--学海拾珠--
150.《运用少量ETF可以复制主动基金的业绩吗?
149.《基于强化学习和障碍函数的自适应风险管理在组合优化中的应用
148.《投资者情绪能预测规模溢价吗
147.《基金抛售资产时的选择性偏差
146.《盈余公告披露的现象、方法和目的
145.《股票因子个性化:基于股票嵌入的因子优化
144.《动量、反转和基金经理过度自信》
143.《模糊因子与资产配置》
142.《chatGPT交易策略15个月收益500%+
141.《前景理论能否解释共同基金的业绩
140.《是否存在宏观公告溢价现象》
139.《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改进时间序列动量策略
138.《基金的协偏度择时能力
137.《ETF交易与分析师预测
136.《基于堆叠自编码器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金融时间序列深度学习框架
135.《基金窗口粉饰行为的新指标
134.《策略拥挤与流动性冲击
133.《盈余公告前的已实现测度是否能预测公告后的股票回报?
132.《共同基金的长周期表现如何?
131.《股票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130.《媒体效应如何影响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经理的决策?》

129.《基于盈利公告发布日期的交易策略》

128.《基金在阶段业绩不佳后会调整激进程度吗?》

127.《20和21世纪风格因子表现的趋势和周期》
126.《基金持仓集中度究竟如何影响基金业绩?》
125.《投机股与止损策略》
124.《基金具有情绪择时能力吗?》
123.
122.
121.
120.
119.
118.
117.
116.ETF
115.BABBeta
114.
113.
112.线
111.
110.Beta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99.
98.
97.
96.
95.Beta
94.
93.
92.退
91.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82.
81.
80.
79.
78.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60.使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Alpha
25.betabeta
24.
23.
22.Alpha
21.
20.Alpha
19.Beta
18.Alpha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VIX
8.
7.
6.
5.
4.
3.
2.
1.

--打新跟踪--

135.《科创板年内最大IPO华虹公司完成询价》

134.《创业板新股密集上市,月度打新收益率创新高》

133.《创业板新股收益回暖,情绪指数持积极态度》

132.《新股首日涨幅回暖,A类参与户数回升》

131.《农科巨头先正达成功过会,拟募资650亿元》

130.《本周新股涨幅环比下行,发行规模有所上升》

129.《5月双创破发率30%,主板打新收益回落》

128.《近期新股上市节奏维稳》

127.《新股首日涨幅分化,打新情绪底部回暖

126.《主板注册制运行满月,打新收益较为稳健

125.《4月创业板新股情绪回落,破发比例达62.5%》

124.《双创又见破发,打新收益环比下行

123.《首批注册制主板新股上市首日表现亮眼双创

122.《科创板新股首日涨幅回暖,首批注册制主板新股迎来上市

121.《首批注册制主板新股中签结果公布

120.《注册制首批主板新股询价状况如何?

119.《注册制下首批主板企业过会

118.《北交所迎本年首只网下询价新股

117.《二月上市节奏回温,打新收益环比上涨

116.《打新参与账户略有回升,核准制“扫尾”发行提速

115.《全面注册制正式文件落地

114.《打新收益显著上行,情绪指数维持积极态度

113.《情绪冷暖指数建议近期打新持积极态度

112.《1月发行节奏缓慢,打新收益环比下行

111.《北交所做市业务持续推进

110.《百花齐放不复在,潜心耕耘结硕果——2023年网下打新展望

109.《北证破发率居高,多家待上市企业下调发行底价

108.《2022年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约3.47%

107.《新股收益与参与账户数环比维持稳定》

106.《新股收益环比小幅下行,本周维持零破发》

105.《双创打新收益稳步增长,北证迎来发行高峰》

104.《11月打新收益环比上行》

103.《北证50指数产品发行在即,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

102.《打新收益企稳,参与账户数缓慢回升》

101.《北交所推出融资融券制度》

100.《北交所下半年发行提速,北证50成分股公布

99.《麒麟信安上市表现亮眼,10月打新收益回温》

98.《破发率降低,打新收益自底部回暖》

97.《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准备就绪》

96.《科创板破发幅度较大,参与账户数显著下降》

95.《新股破发率企高,上市涨幅较低》

94.《北交所开启网下询价,发行制度实践更加完善》

93.《破发有所改善,但上市涨幅仍维持低迷》

92.《破发再现,打新收益率显著降低》

91.《八月上市规模环比上升,打新收益创年内新高》

90.《新股上市涨幅维稳,本周维持零破发》

89.《打新收益持续回温,海光信息贡献突出》

88.《打新收益回暖,机构参与积极》

87.《7月新股破发率提升,打新收益环比下降》

86.《近期新股定价PE上移,破发比例或再度上升》

85.《新股涨幅下降,单周打新贡献为负》

84.《新股破发再现,仍需警惕定价较高风险》

83.《新股首发PE中枢回落,定价趋于理性》

82.《六月新股打新收益创今年新高》

81.《科创板打新参与账户数量回升》

80.《新股上市涨幅大幅回暖,账户数量趋稳》

79.《五月上市规模较小,但网下询价新股均未破发》

78.《询价新规常态化运作,打新收益测算调整》

77.《打新收益回暖,本周新股申购密集》

76.《询价节奏缓慢,本月尚未有注册制新股上市》

75.《新股破发率较高,近期询价节奏缓慢》

74.《4月科创板打新呈负收益,主板中国海油收益较高》

73.《新股破发加剧,部分固收+产品率先退出打新》

72.《近期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维持低迷》

71.《机构打新参与度持续走低》

70.《机构精选个股参与打新,定价能力日益突出》

69.《新股再现密集破发,单周打新负贡献》

68.《打新市场回温,3月上旬打新收益已超2月》

67.《大族数控成节后首只破发新股,2月打新收益较低》

66.《本周询价新股密集,预计总募资过百亿》

65.《创业板已成为打新收益主要来源》

64.《节后上市节奏缓慢,本周暂无询价新股》

63.《2022年1月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0.36%》

62.《新股表现大幅回暖,单周打新贡献突出》

61.《上周市场情绪不佳,新股现密集破发》
60.《北证网上申购热情高涨,本周科创板打新负收益》
59.《发行节奏稳中有进,打新制度红利尚存——网下打新2021回顾与2022展望》
58.《2021全年新股发行规模超5000亿》
57.《2021至今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12%》
56.《北交所网下投资者管理特别条款正式发布》
55.《新规后新股上市日内价格怎么走?》
54.《新股上市表现回暖,参与账户数趋稳》
53.《科创板年内最大新股百济神州询价待上市》

52.《从收益角度调整打新能力评价指标》

51.《北交所首批IPO新股采用直接定价发行》

50.《打新账户数量降低,机构参与热情下降》

49.《多只新股破发,打新收益曲线调整》

48.《新股发行价显著上行,中自科技上市首日破发》

47.《部分新股定价突破“四值”孰低》

46.《网下询价分散度提升,有效报价区间拓宽

45.《本周注册制新股询价新规正式落实》

44.《如何估测未来网下打新收益率?》

43.《打新账户数量企稳,预计全年2亿A类收益率11.86%》

42.《新股上市涨幅回落,下调打新收益预期》
41.《2021至今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9.8%》
40.《注册制发行制度优化、促进定价博弈平衡》
39.《从交易情绪中预测次新股走势》
38.《各类“固收+”打新基金推荐 》
37.《新股上市后价格一般怎么走?(下)》
36.《新股上市后价格一般怎么走?(中)》
35.《新股上市后价格一般怎么走》
34.《新股上市首日流动性分析》
33.《2021上半年打新回顾:常态发行,稳中有进》
32.《寻找主动进取型打新固收+产品》
31.《寻找红利低波型打新固收+产品》
30.《寻找防御型打新固收+产品》
29.《年内最大新股三峡能源等待上市
28.《单周上市规模200亿,和辉光电涨幅不及预期》
27.《优质新股集中上市,单周打新收益突出》
26.《新股上市首日最佳卖出时点有所后移》
25.《新股发行稳中有升,IPO排队现象缓和》
24.《2021新股上市规模破千亿 
23.《新股上市节奏趋于平稳,上市表现有所回暖》
22.《2021打新收益的规模稀释效应更加显著》
21.《科创板C类打新账户数量渐超A类》
20.《单周新股上市规模超百亿,3月规模环比上升》
19.《注册制上市涨幅维持150%,主板略微回落
18.《A类账户数量企稳,2021打新收益可期》
17.《极米科技上市涨幅超300%,打新贡献显著
16.《IPO发行常态化,2021新股规模可期》
15.《2021至今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1.3%》
14.《1月新股上市规模同比下降》
13.《滚动跟踪预测2021打新收益率》
12.《基金打新时的资金使用效率有多少?》
11.《A股IPO发行定价历程回望
10.《注册制助推IPO提速,2021新股储备较为充足》
9.《如何筛选打新基金?》
8.《如何测算2021年网下打新收益率?》
7.《6个月锁定期对打新收益有何影响?》
6.《新股何时卖出收益最高?(下)》
5.《新股何时卖出收益最高?(上)》
4.《网下询价谋定而后动》
3.《从参与率和入围率两个角度筛选打新基金》
2.《网下打新报价入围率整体略有下滑》
1.《新股上市降速,蚂蚁暂缓发行》

--其他研究--
--指数研究--
6.《编制规则修改,沪深300指数或迎新成员——2021年12月主要指数样本股调整预测》
5.《2021年6月主要指数样本股调整预测
4.《美国ETF监管新规导读》
3.《沪深300杠杆反向基金在港交所上市》
2.《半透明主动ETF:海外资管新风口》
1.《亚洲首支权益主动型ETF在香港上市
--事件点评--
5.《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打新收益或重获关注
4.《震荡环境下的A股市场展望》
3.《侧袋机制在公募产品中的应用展望》
2.《上证综指编制规则优化简评》
1.《T+0交易制度的境外发展与境内探索》
--数据智库--
7.《2021Q2基金重仓股与重仓债券数据库》
6.《2021Q1基金重仓股与重仓债券数据库》
5.《打新策略定期跟踪数据库》
4.《权益基金定期跟踪指标库》
3.《2020Q3基金重仓股与重仓债券数据库》
2.《ETF跟踪模板发布》
1.《指数增强基金跟踪模板发布
--产品分析--
11.《华商基金张晓:俯筛赛道,仰寻个股》
10.《以静制动,顺势而为: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投资价值分析》
9.《华商基金余懿:注重平衡,兼顾逆向和景气》
8.《华商基金彭欣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7.《华商基金厉骞:擅长进攻的”固收+“名将》
6.《华富基金尹培俊:擅长资产配置的绩优“固收+”舵手》
5.《华富成长趋势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4.《创业板中报业绩亮眼,创业板指配置正当时》
3.《宽基中的宽基:国泰上证综指ETF投资价值分析》
2.《聚焦行业龙头,布局电子赛道》
1.《应对不确定性,黄金配置正当时》


关于本公众号
“金工严选”公众号记录华安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团队的研究成果,欢迎关注

重要声明

适当性说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安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华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华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评级说明

以本报告发布之日起12个月内,证券(或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

买入—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增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5%至15%;中性—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5%;减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5%至15%;卖出—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无评级—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市场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


分析师承诺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和信息均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本人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仅供参考。本人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任何形式的补偿,分析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证明。


免责声明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合规渠道,华安证券研究所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均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华安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华安证券研究所书面授权,本研究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如欲引用或转载本文内容,务必联络华安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需注明出处为华安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如未经本公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本公司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有态度的金融工程&FOF研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金工严选

本文链接:https://kxbaidu.com/post/%E3%80%90%E5%8D%8E%E5%AE%89%E9%87%91%E5%B7%A5%E3%80%91A%E8%82%A1%E7%9A%84%E6%B5%81%E5%8A%A8%E6%80%A7%E3%80%81%E6%B3%A2%E5%8A%A8%E6%80%A7%E5%8F%8A%E5%85%B6%E6%BA%A2%E5%87%BA%E6%95%88%E5%BA%94%E2%80%94%E2%80%94%E2%80%9C%E5%AD%A6%E6%B5%B7%E6%8B%BE%E7%8F%A0%E2%80%9D%E7%B3%BB%E5%88%97%E4%B9%8B%E4%B8%80%E7%99%BE%E4%BA%94%E5%8D%81%E4%B8%80.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方正金工】个股成交额的市场跟随性与“水中行舟”因子——多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九

【方正金工】个股成交额的市场跟随性与“水中行舟”因子——多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九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3年2月15日发布的报告《个股成交额的市场跟随性与“水中行舟”因子——多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九》,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分析师:曹春晓 S122052203000...

哪些行业进入高估区域?——估值与基金重仓股配置监控

哪些行业进入高估区域?——估值与基金重仓股配置监控

估值与基金重仓股配置监控一  估值及基金重仓股配置计算方法样本选取市场主要指数(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创业板指数)的估值情况以及基金重仓股配置比例;...

小盘风格再起!超预期精选组合今年以来在主动股基中排名15.47%

小盘风格再起!超预期精选组合今年以来在主动股基中排名15.47%

  报 告 摘 要  一、国信金工主动量化策略表现跟踪本周,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绝对收益-1.34%,相对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1.27%。本年,优秀基金...

【中信建投策略】反攻!又到战略乐观时

【中信建投策略】反攻!又到战略乐观时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

个人养老金专题研究 | 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该如何选择?

个人养老金专题研究 | 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该如何选择?

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该如何选择?2022年11月4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与此同时,相关的税收政策、账户开立、产品投资等配套政策陆续出台,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实质性推动落地阶段。个人...

量化专题 | 可转债的赎回概率调整定价模型

量化专题 | 可转债的赎回概率调整定价模型

文:国盛金融工程团队联系人:梁思涵/林志朋/刘富兵一、包含转债个券赎回意愿差异的CCBA定价模型。可转债在满足赎回条款后,发行人有权选择是否执行条款。当发行人赎回意愿强时,投资者预期转债的实际存续期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