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金工】公募基金如何面对投资环境的切换——2023年基金二季报点评
摘要
01
二季度基金市场观察
2023年二季度,在美国加息达到高点后,虽然短期经济数据韧性较强,利差走扩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承压,但长期来看继续紧缩的预期放缓,6月CPI数据低于预期驱动美债收益率回调,A股和港股流动性边际回暖。国内方面市场情绪普遍由强复苏转向弱复苏,通胀数据表现平淡,分子端形成偏弱的一致预期。流动性方面,虽然宏观流动性仍相对宽松,有利于改善权益市场情绪,但微观上北向资金流入趋缓,新发基金、融资资金的短期流入相对偏弱。另一方面,居民超额储蓄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相对理性,地产销售和终端消费的意愿并不强劲,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数据表现平淡。政策端6月中旬央行调降OMO利率,MLF和LPR利率随之下降,细分方向上的稳增长政策有待在下半年进一步发力。
股票市场方面,A股市场震荡走弱,沪深300指数下跌5.15%,上证指数下跌2.16%,创业板50下跌8.78%,微盘股指数逆势走强。风格方面小盘价值相对抗跌。港股市场同步下跌,恒生指数下跌7.27%,恒生科技下跌9.12%。海外市场方面,纳斯达克上涨12.81%,日经225上涨18.36%。美元指数窄幅震荡。商品市场整体走弱,黄金阶段性震荡调整。行业板块和风格主题方面,市场存在结构性行情,但行业轮动速度较快,难以捕捉收益。TMT板块中的通信、传媒行业表现突出,家用电器、公用事业、机械设备小幅上涨,但消费、地产链、顺周期等板块表现相对落后。
基金市场方面,由于存量资金博弈驱动市场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AI和中特估主题走强,而公募基金超配的新能源、消费医药板块和大盘成长风格均表现较弱,主动股基赚钱效应不及预期,中证偏股基金指数和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下跌5.69%、3.91%,相对市场基准未实现明显的超额收益。其他类型基金中,受益于美股科技板块行情,QDII股票产品涨幅居前,纯债产品正收益稳健,偏债混合震荡走低,目标日期型和偏股FOF基金均表现不佳,REITs基金大幅回撤,二季度跌幅达到18.64%。
基于上述观察,在复苏预期转弱、汇率短期承压、政策保持定力、板块轮动加快的背景下,7月下旬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是基金经理和投资者面对当前复杂的投资环境充分博弈后的结果:一方面,二季报中披露的持仓信息有效揭示基金经理最新的调仓思路和策略选择;另一方面,产品本身规模的增减能够侧面反映出基金投资者对各类资产的偏好,而市场资金在不同投资品种的参与程度最终也会进一步影响底层资产价格的演绎。
02
基金市场结构变化
2.1. 基金申赎
2023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7.69万亿元,较一季度环比上涨3.75%,规模同比增幅为2.88%。考虑到二季度权益市场行情震荡走低和新发基金小幅回暖带来的影响后,二季报表明存量产品的规模增量主要来源于货币基金、纯债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与此同时,主动权益基金、偏债混合基金、FOF基金规模承压。
二季报披露的各类公募基金份额变动情况能够体现出投资者偏好和情绪。从公募基金份额变化幅度来看:1)基金投资者对短债基金和货币基金等稳健型资产的配置热情较高;2)偏债混合基金遭到投资者赎回,但可转债、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份额均环比提升;3)权益投资者偏好由主动权益基金阶段性转向被动指数基金;4)继一季报后FOF基金份额再次下滑;5)投资者对海外固收类资产的配置意愿延续,QDII债券型基金份额环比增长18.39%,但对于海外权益类资产的加仓节奏趋缓;6)量化基金方面,部分主动量化和中小盘指增产品保持较高市场热度。
2.2. 基金申赎
新发基金方面,2023年上半年基金发行市场整体表现平淡,发行规模同比下滑22.84%,单只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下滑9.94%。截至2022年6月底,新发基金产品数量为610只,合计发行规模为5286.62亿元。
结构上看,代表主动权益基金的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均有所提升,有29只产品的发行规模大于10亿元且4只产品首发募集超40亿,2022年同期为19只。热门发售的产品更多由绩优基金经理管理,且稳健主题居多。投资者对于主动基金的投资情绪已确定有所回暖,但同时也反映出机构在产品端的发行策略更加有效和合理。
被动指数基金和增强指数基金的发行热度同比提升,其中新发被动指数基金主要聚焦三大央企主题ETF,5只产品募集20亿元;而在沪深300和中证500指增存量产品竞争较为激烈的背景下,2023年上半年新发增强指数基金重点关注基于中证1000和国证2000的小盘股指增强产品,部分指数增强ETF产品认购火热。
债券型基金依然是当前新发基金市场中的主要品种,占全部新发基金规模的63%,2022年以来投资者对于稳健型产品的投资热度持续高涨,单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发行规模的同比下滑主要来源于2022年上半年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密集发行带来的高基数效应。
03
主动偏股基金
3.1. 规模变化
本文中主动偏股基金的定义是在Wind二级分类下选择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以及平衡型基金,其中要求基金在最近四期的股票平均仓位不小于70%,并且截至观察期成立已经满1年。根据上述统计口径,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场主动偏股基金样本数量为3347只,合计规模为4.19万亿,环比下滑6.66%,下文中关于持仓数据的分析也主要针对该主动偏股基金样本展开。
3.2. 业绩表现
虽然二季度主动股基整体而言表现平淡,但从结构上看,基金产品间的业绩分化明显,部分基金经理表现依然亮眼。从行业主题的角度,军工、TMT主题基金具备业绩优势,消费、周期、医药主题基金赚钱效应较差,行业轮动型基金明显跑赢行业主题型基金。
同时,我们在此前研究中发现2023年绩优基金具备三种形成路径:1)积极捕捉主题机会(如重仓AI、中特估主题)、2)重视黑马股挖掘和波段交易(如保持高换手风格、波段交易操作明显、冷门股占比较高)、3)均衡低波稳健型(低回撤、过往震荡熊市抗跌、持股估值较低)。
3.3.资产配置
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主动偏股基金股票仓位在一季度小幅上升后,二季度的股票仓位中位数加速下滑,较一季度降低0.78 pcts,当前仓位也低于2022年底水平,处在2019年以来64.%的分位数。其中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反映出当前环境主动股基管理人的风险偏好相对保守。
3.4.行业配置
板块和行业配置方面,我们构建主动配置比例指标,剔除行情影响后反映基金经理对于各行业投资机会的判断,整体而言主动偏股基金二季度的调仓具体四方面特征:
1)主动加仓TMT板块中的通信和电子行业,并且将通信和电子板块调整至超配状态,但传媒和计算机行业的仓位更多以持有观望为主;
2)增持家用电器、汽车、机械设备、公用事业、军工行业,主动增持幅度分别为0.60 pcts、0.58 pcts、0.37 pcts、032 pcts、0.17 pcts;
3)主动减持消费,特别是食品饮料行业,并对新能源板块内部的持仓结构进行调整,电力设备和有色金属均出现小幅资金流出,但消费和新能源依然相对中证800指数超配3.35 pcts和2.76 pcts。
4)受出行复苏链预期调整影响,交通运输、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减持;金融地产板块筑底企稳,相关行业资金小幅流出。
3.5.概念热点
我们利用万得和同花顺概念板块测算主动偏股基金在2022Q3在热点赛道配置情况。相对于一季度大幅增持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相关宽泛的主题,二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更加聚焦细分赛道带来的投资机会,增幅市值较多的板块包括芯片、英伟达产业链、AI算力、光通信、液冷、CPO等等。减持方面,白酒、光伏、医药服务等前期核心资产遭净卖出。
3.6.重仓股票
重仓股票方面,贵州茅台、五粮液、药明康德等个股仍为主动偏股基金重点持有标的,但通过主动股基移出重仓股票的统计,前期核心资产正在遭到机构的减持,海康威视、山西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隆基绿能均被百余只基金退出重仓股票序列。与其相对应的,公募持股集中度继续下滑,前十大持仓集中度仅为18.72%。
边际持仓变化上,中际旭创、中兴通讯、传音控股、工业富联、新易盛、恒瑞医药、美的集团均被百余只基金纳入重仓股票序列,其中中兴通讯和中际旭创分别进入主动股基重仓第7名和第12名。公募机构战略增持二季度涨幅并不突出的恒瑞医药和立讯精密。公募抱团程度的持续走低表明其对核心资产观点分歧加大,同时管理人对主题性机会的把握、对中小盘绩优股票的挖掘、对低估板块的战略增持的趋势同样明显。
04
FOF基金
4.1. 规模变化
二季度FOF基金总规模再次下滑,合计规模为1786亿元,主要源于部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投资者预期不匹配。其中,目标日期型基金和个人养老金基金规模相对稳定,自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正式入市以来,养老Y份额的实际规模增速逐步放缓。
4.2. 重仓基金
二季度哪些股混基金受到FOF基金管理人青睐?FOF管理人维持一季度对于科技板块偏好,加仓海富通电子信息传媒产业A、大成高新技术产业A、易方达科技创新等产品。同时,管理人对于医药、有色金属等主题产品进行低位布局,部分消费和军工主题基金、以及部分二季度表现低于预期的产品遭减持,赛道主题产品明显向绩优管理人结构性切换。
05
债券型基金
5.1. 规模变化
2023年二季度债券型基金整体规模显著回升,环比增幅为9%,其中短期纯债型基金和可转债基金规模提升明显。二级债基和被动指数债基规模终止此前的规模下跌趋势,规模增幅分别为7%和17%。
5.2. 杠杆率
我们通过基金资产净值占资产总值的比重衡量基金杠杆率,二季度稳健收益产品业绩表现较好,中长期纯债、一级债基、短期纯债基金杠杆率均有所上升,分别增加1.60 pcts、1.41 pcts、1.39 pcts。可转债基金和二级债基表现平淡,对应杠杆率有所下滑。
5.3. 久期
流动性宽松叠加降息背景下,各类型债券基金久期均有所上升,其中中长期纯债久期环比提升0.34年,短期纯债环比提升0.17年,部分产品通过拉长久期获取了较好的资本利得收益。
5.4. 券种配置
从债券型基金对于不同券种的配置结构变化来看,除可转债外,二季度债券基金增配利率债,减配信用债,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在金融债的增持比例为2.68%,在信用债的减持比例为2.37%。部分管理人重点配置中短期限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结合相对价值变化不断优化券种结构。另外由于转债延续估值高位震荡的特征,可转债基金降低转债仓位,增配国债。
06
量化基金
量化基金在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表现稳健,上半年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增超额收益中位数分布为0.58%、0.46%、3.55%。规模方面,相对于一级市场的火热,二季度存量量化基金规模并未发生大幅度增长,主动量化基金规模环比增幅为6.28%,沪深300指增基金规模环比下滑4.73%。
相同赛道产品之间的资金博弈和流动明显,在震荡环境中策略相对有效的管理人和产品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富国沪深300增强、万家中证500指数增强、浦银安盛量化多策略等产品规模均大幅提升。
07
指数基金
按照跟踪标的指数的类型,分别观察二季度指数基金规模变化:宽基指数中的上证指数、国证2000规模增速较快;行业指数中的科技(传媒、芯片、通信等)、电力、医药、农业主题基金均有不同程度的资金净流入;风格指数中的偏稳健的红利资产规模增速较快;部分投资者通过指数基金布局港股资产。另一方面,规模降幅较多的指数大多数是由行情本身导致规模的变化,并不能完全程度反映出投资者对该类资产的态度。
08
REITs基金
REITs基金在二季度出现大幅回撤,仓储物流和园区基础设施等前期热门REITs品种基本回吐前期涨幅。主要原因在于:1)经济预期由强复苏转向弱复苏,对REITs收入预期形成压制;2)一季报中部分REITs基金的基本面表现并不理想,突发的提前退租事件压制二级市场情绪;3)REITs基金在一级市场的发行节奏相对2021年和2022年放缓等。总之,在多方面共同作用下非战略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REITs基金的配置价值。当然,伴随6月底原始权益人陆续增持和公募陆续将REITs基金纳入FOF基金投资范围,REITs市场迎来急跌后的反弹。
从二季报的披露的经营状况来看,产权类REITs中,产业园REITs业绩有所复苏,华安张江产业园和博时蛇口产园收入增幅明显,但部分产业园业绩仍然承压,仓储物流REITs业绩普遍稳健,嘉实京东仓储表现突出,保租房REITs营收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小。特许经营权REITs中,部分高速公路REITs业绩复苏相对一季度有所放缓,生态环保REITs中富国首创水务REIT相对更加稳定,中航首钢绿能REIT收入环比小幅下滑。能源基础设施REITs收入增速可观。
09
风险提示
1、报告数据均来自于历史公开数据整理分析,存在失效的风险;
2、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报告作者:
陈奥林 从业证书编号 S1230523040002
肖植桐 从业证书编号 S1230123070080
详细报告请查看20230723发布的浙商证券金融工程专题报告《2023年基金二季报点评:公募基金如何面对投资环境的切换》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金工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金工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章]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来]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自]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1]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7],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量]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化]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 ]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 ]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 ]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1]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7]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q]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u]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a]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n]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t]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Allin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