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还有哪些招?——银行资产负债系列研究报告2023年第2期(王一峰/董文欣)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还有哪些招?——银行资产负债系列研究报告2023年第2期
报告摘要
近年来银行存贷利率运行不匹配加剧银行息差收窄压力,23Q1银行营收增速出现转负趋势,进一步管控核心负债成本必要性强
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1%,较2019年下行29bp;17家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分别为3.71%、1.92%,较2019年分别下行31bp、9bp,银行业资产端定价明显下行,而负债成本则呈现较为明显的刚性特征。负债成本压力延续主要是由于:① 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持续生效,核心负债持续向高成本负债迁徙,核心负债竞争压力不减;② 结构性存款与定期存款的“跷跷板”效应、存款定期化使得存款久期持续拉长;③ 高成本、主动型创新一般存款层出不穷。2023年以来,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受滚动重定价影响延续下行,负债端则由于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显效而再度上行苗头,银行体系净息差收窄压力仍大,提高了进一步管控负债成本的必要性。
近年来负债成本管控政策频出
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在改善银行负债成本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重点就银行高成本、主动性负债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打击带有靠档计息特点的创新存款产品、对结构性存款实施“压量控价”、加强互联网存款管控、规范协议存款业务、存款利率报价机制改革压降利率点差、MPA考核引导银行下调部分定期类存款利率上限、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等。政策在改善银行体系负债成本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并未未对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类活期创新存款形成有效约束,对公活期存款利率仍然居高不下。2022年,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付息率为1.02%,其中大型银行为0.96%,股份制银行为1.19%,分别较2017年上升30和42bp,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基准利率。
存款定价同时纳入MPA、EPA考核,引导中小银行降息“胡萝卜”变“大棒”
今年4月,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最新修订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EPA,2023年版)正式下发。办法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纳入考核,要求1、2、3、5年期新发生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的月度均值,须较上年同期下降合意水平,否则将在“定价行为”得分基础上扣分。同样,存款定价要求纳入MPA考核,实施“一票否决”。当前中小银行考核达标压力整体高于国股银行,部分中小银行考核得分离及格线的安全边际不足,考虑到此次EPA、MPA均引入存款利率定价作为扣分项,整体考核趋严,预计会有相当部分中小银行执行定价下调要求。
存款成本管控仍有后手牌,“类活期”存款是重要抓手
我们预计后续对于存款定价自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① 将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创新类活期存款纳入自律机制管理。现阶段,对核心定期存款而言,同时有EPA和MPA进行约束,但“类活期”存款缺少政策指引,未来或将对这类产品比照活期存款进行规范;② 同业存款套壳协议存款需继续纠正;③ 期权价值过低的“假”结构性存款仍须规范,后续或将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期权价值)合计同时纳入自律机制上限,进一步压降结构性存款利率。2012年以来活期存款利率未发生变化,但自2018年开始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已升破2013年的高点,并持续走高。测算显示:若全部企业活期存款利率降至2013-2018年0.70%左右的平均水平,则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加权平均降幅在30bp左右,将提振息差5.5bp左右,影响上市银行营收增速2.3pct。
风险分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存款成本管控政策不及预期。
发布日期:2023-04-25
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光大证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