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树立央企资本市场风向标——中证国新“1+N”系列央企指数全解析
导读
2022年11月16日,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和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简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3条央企主题指数发布,该系列指数从不同维度反映央企的投资价值,形成差异化定位,以满足不同资产配置目标的投资需求,全方位树立央企资本市场风向标。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领域。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聚焦“国防安全”与“信息安全”两个央企具有较强优势实力且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领域,反映中央企业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相关产业新一轮投资机遇期已来临。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自立背景下,国家战略需求将进一步打开国防、信息产业发展新天地。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收益超越包括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在内的主要宽基指数。指数研发能力凸显,成长性优秀,集中凸显科技型央企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支撑性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兼顾能源安全及能源转型双重目标。
全球能源供需紧张格局下,能源安全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兼顾能源安全及能源转型双重目标,符合我国“双碳”政策的发展方向。
百年大变局下,全球能源转型伴随着大国博弈加速演进,我国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偏高,有力保能源安全的必要性。央企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支柱力量,肩负能源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重任。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业绩表现兼具了央企类指数的低波动性和碳中和主题指数的高收益性。
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掘金高分红央企投资利器。
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综合考虑分红和回购,聚焦央企优质稳定资产,是全市场首只同时纳入了分红和回购的高股息策略指数。
在近期政策面“稳增长”主线下,经济有政策托底;疫情冲击和内外经济压力下,新老基建结合发展、共同拉动内需。在此背景下,估值较低、受益于内需回稳的高分红优质央企标的值得关注。同时,近期市场波动加大,红利指数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集中了央企优质稳定资产,业绩表现稳健,大盘风格显著,凸显优质央企大市值、高分红、盈利稳定的特征。
风险提示:板块表现不达预期风险;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1、中证国新“1+N”系列央企指数发布,
全方位树立央企资本市场风向标
2022年11月16日,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和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简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3条央企主题指数发布。至此,联合此前已经推出的中证国新央企综合指数,首批“1+N”系列央企指数全部亮相。
“1+N”中证国新央企主题系列指数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指引,由上交所与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系列指数的方案编制以专业性、可投资性为原则,通过深入的政策研究、市场研究和公司研究,挖掘优质央企价值主线,从不同维度反映央企的投资价值,形成差异化定位,以满足不同资产配置目标的投资需求,全方位树立央企资本市场风向标。
“1+N”中证国新央企主题系列指数的发布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从多维度反映代表性央企的特征和变化趋势,更好利用资本市场的要素配置功能,加快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
从长期动力驱动来看,改革深化将持续赋能央企价值重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为国企改革搭建“四梁八柱”。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会议强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截至2022年9月初,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账完成率均超过98%。围绕激励机制、引入外部投资者、并购重组、加大研发、扩展新业务等方面,央企改革持续深化,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展望未来,上市央企改革将进一步深化,驱动优质企业价值重估。在三年改革收官之际,国资委印发《方案》明确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创新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方案》进一步规划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路线图”,从推动上市平台布局优化和功能发挥、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和规范运作、强化上市公司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增进上市公司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四方面具体提出14点工作任务。同时,国务院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推进上市公司相关改革任务,围绕股权结构优化、授权放权力度、经营机制改善等问题,继续发挥上市央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伴随着改革深化的继续,央企价值重估被持续赋能。
中证国新“1+N”系列央企指数的发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完善指数体系,全方位树立央企资本市场风向标,多方助力央企高质量发展。构建完善央企指数体系,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1+N”中证国新央企主题系列指数助力凝聚关注央企、投资央企的市场共识,更好利用资本市场的要素配置功能,加快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同时,“1+N”中证国新央企主题系列指数差异化定位从不同维度反映央企的投资价值,形成差异化定位,以满足不同资产配置目标的投资需求。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国家重要决策部署:编制央企指数,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发起设立央企指数,目的是树立国资央企投资方向标,突出央企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及投资价值的特性,助力投资者挖掘央企上市公司价值,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向“国之重器”聚集。
提供掘金优质央企的重要工具:为投资者提供持续跟踪央企改革发展方向、前瞻布局优质央企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升优质央企市场影响力、号召实促进央企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2、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
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领域
央企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掌握众多核心技术和产业链重点环节。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聚焦“国防安全”与“信息安全”两个央企具有较强优势实力且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领域,反映中央企业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2.1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编制方案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代码:932038)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航空航天与国防、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设备及技术服务等行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央企科技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以2016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发布时间为2022年10月16日。
指数具体选样方法如下:
选样空间:
同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
可投资性筛选:
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样本空间前80%。
选样方法:
(1)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在属于国资委央企名录,以及实际控制权或第一大股东归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航空航天与国防、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及技术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科技主题证券;
(2)选取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证券作为待选样本:
过去三年研发支出增速为正;
过去一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
过去一年研发支出在科技主题证券中排名前50%的证券豁免上述条件。
(3)对上述待选样本,分别计算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过去一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过去一年营业收入增速、过去一年归母净利润增速的降序百分比排名,然后按照10%、20%、30%、40%的权重将上述四项百分比排名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综合得分;
(4)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指数计算:
指数计算公式为: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的发布,为表征央企的科技引领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指数工具,有利于引导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培育能打硬仗的科技攻坚力量,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独特贡献。
2.2
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科技自立打开国防、信息产业发展新天地
风起云涌,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相关产业新一轮投资机遇期已来临。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产业的竞赛已然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各国纷纷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半导体、AI、先进制造、航天军工等科技领域的发展。谁能掌握核心技术能力,谁就能在未来把握更多的发展机遇。
“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科技自主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时,二十大闭幕会议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科技自立背景下,国家战略需求将进一步打开国防、信息产业发展新天地。
2.2.1实现建军百年目标,国防军工产业需求显著加速
2022年10月16日,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报告指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从需求端看,我国装备采购费用增速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当前我国武器装备建设仍处于补偿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42年来的前20年,国家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让位于经济发展,军费大幅压缩,先进武器装备研发与生产受到抑制。1999年以来,以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济基础为基石,军工行业启动了高速补偿式发展的进程。未来十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仍将处于补偿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偏低,仍有较大增长潜力。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院统计,2021年中国国防开支占GDP比重为1.74%,低于美国、俄罗斯、印度、英国和法国,高于日本和德国。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军备有抬升趋势;据人民网报道,在2022年6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北约峰会提出到2024年各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达2%的目标。
根据财政支出预算,2022年我国国防开支预算同比增长7.02%,国防预算占中央本级支出预算的比例从2021年的38.71%增长到了2022年的40.78%。同时,根据2019年7月24日发布的国防白皮书,装备费占比从2010年的33.2%增长至2017年的41.1%。2010-2017年国防费开支年均增速10.06%,而装备费的年均增速达13.44%,超出3.38个百分点。随着2015年以来军队裁撤员额30万人及反腐力度的加强,未来装备费占国防费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
2.2.2数字中国顶层规划出台,计算机板块景气度确定性提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覆盖板块从应用层到基础设施层各个细分领域。并提出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有力保障数字中国建设的资金来源。板块景气度得到确定性提振。
强化关键能力,强调举国体制。《规划》强调要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自立自强”、“可信可控”放在首要位置。《规划》指出,要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立中央网信委领导地位,牵头协调部门间协同联动,将工作纳入党政领导考核评价参考;保障资金投入,解决预算不足问题。
奠定数字经济发展总基调,影响深远。《规划》对未来5-10年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中国未来新发展理念指明方向,旧动能将向新经济转换,在历经三年信创试点后,我国将正式迈入全面“数创/数字化”阶段。此次《规划》的出台,奠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有望成为驱动计算机行业景气上行的火车头。
同时,国务院拟组建“国家数据局”,加速数字中国建设。据人民日报3月7日消息,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计划组建国家数据局。职能方面,具体负责:①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②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③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管理。
组建国家数据局,可以有效解决在数据经济建设过程中“九龙治水”的问题,不仅体现出国家层面对数据经济建设的重视,更将实质性地加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交易机制建设,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标注、应用等领域带来积极作用,对大数据产业、AI产业以及各应用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在政策加持下,数据经济将提速发展。数字经济包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领域,包含多个科技重点产业,具体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大类。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0%。在政策加持、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多重利好下,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全面扩展阶段,并将加速改造传统行业,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3
指数业绩表现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收益超越包括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在内的主要宽基指数。自2016年12月31日到2023年4月12日,指数年化收益为6.85%,而同期主要宽基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45%、0.45%以及3.02%。同时,指数收益波动比更优,承担单位风险时获取更高的收益。
2.4
市值分布:偏向中小盘风格
成分股加权平均自由流通市值495.02亿元: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的50只成分股中,流通市值100亿元以下的股票权重占比为7.85%;流通市值100-300亿元之间的股票权重占比为40.18%;流通市值在300-500亿元之间的股票权重占比22.60%;流通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股票权重占比为29.47%。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偏向成长性凸显的中小盘风格。
2.5
行业分布:聚焦“国防安全”及“信息安全”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聚焦“国防安全”与“信息安全”两大央企具有较强优势实力且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领域:指数国防军工以及计算机板块配置权重分别达到40.42%以及36.44%。当下,我国产业结构和资本市场均呈现出由旧向新转型的趋势,这使得超配代表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科技领域核心资产,有望在中长期内实现超额收益。
2.6
指数成分股:覆盖科技核心领域排头兵
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前五大成分股为海康威视、振华科技、中航光电、华润微和中航重机,权重合计为34.12%。指数成分股多为“国防安全”、“信息安全”重点领域内排头兵,囊括了如千亿市值的行业龙头海康威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股”中航重机等重量级科技股。
2.7
指数特征:研发能力凸显,成长性优秀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科研特性明显,指数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远高于万得全A、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等主要宽基指数,央企更易获得承制资格、保密资格、科研生产许可等相关资质,科技型央企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支撑性的中流砥柱作用。
同时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成长能力优秀,2021年报数据显示指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到40.94%,远超市场主要宽基指数。
3、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
兼顾能源安全及能源转型双重目标
全球能源供需紧张格局下,能源安全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兼顾能源安全及能源转型双重目标,符合我国“双碳”政策的发展方向。
3.1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编制方案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代码:932037)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央企现代能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以2016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
指数具体选样方法如下:
选样空间:
同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
可投资性筛选:
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样本空间前90%。
选样方法:
(1)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选取属于国资委央企名录,以及实际控制权或第一大股东归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上市公司证券;
(2)对上述待选样本,选取业务涉及绿色能源产业、化石能源产业和能源输配产业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现代能源主题证券:
绿色能源产业:风电、光伏、水电、核电、新能源金属材料以及相关专业服务等;
化石能源产业: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化石能源电力、化石能源机械、化石能源基建业务、化石能源专业服务等;
能源输配产业:输变电设备、电网及自动化、输配电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技术等;
(3)根据市值和中证碳中和评价,在上述现代能源主题证券中合计选取5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对绿色能源产业和能源输配产业,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分别选取20只和1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对化石能源产业,分别计算其在各领域内的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和中证碳中和评价排名,并以两者的算术平均计算综合排名,选取综合排名靠前的2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指数计算: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主题指数的发布,反映了“双碳”战略和现代能源体系框架下央企上市公司的表现。
3.2
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掘金“能源安全”背景下央企投资机遇
百年大变局下,全球能源转型伴随着大国博弈加速演进,我国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偏高,有力保能源安全的必要性。二十大报告中能源资源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及“绿色发展”,包括“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等,向绿色能源、清洁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央企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支柱力量,肩负能源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重任: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表明,2025年中央企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要取得明显进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2030年中央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2060年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央企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承担维护能源安全、能源转型的“压舱石”重任。
3.2.1电力:电力供需趋紧,资产配置价值持续提升
双碳时代下用电总量或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三产、居民用电占比提升。用电增速国内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相近,2016-2020年间全社会用电量CAGR分别为6.1%,2021年两者增速分别为10.7%和8.1%。边际上,双碳背景下我国力图终端用能电气化,也即终端消费中以更多的电能替代化石能,如电动汽车对于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因此展望未来十年,用电量增速高于GDP增速或将成为新常态。用电结构上,三产、居民电占比于近年间出现提升,二产用电占比有所摊薄。
火电端,托底保供职责凸显,煤电新增装机或出现拐点。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化石能源结构,气电因气源多为进口而成本较高,故多为调峰调频电站,我国常规能源的供应以煤电为主。截至2021年底,国内火电装机总量为1296.78GW,其中煤电为1109.01GW,占比85.5%。当前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电力系统难以快速应对负荷侧的快速提高与大幅波动,煤电仍需发挥“托底保供”的作用。此外,煤电新增装机于“十三五”时期以来大幅降低,年均新增由“十二五”时期的45.94GW下降至“十三五”时期的35.38GW。叠加我国约57%的煤电机组服役年限为10年以内,“十二五”初期及以前投产的大量机组或将于未来5-10年内淘汰,因此,无论煤电新增装机或是升级改造需求,十四五时期均有望大幅提升。
水电端,电力供需格局向好,云南水电电价中枢有望提升。2017年起,云南省电力装机增速放缓的同时,用电量维持较快增长,弃水问题逐步解决。2021年,随着电解铝、水电硅等高耗能产业入滇,产能的释放拉动工业用电需求提升,省内电力供需格局已从“供过于求”逐步转向“供需平衡”。站在当前时点看,由于省内水电企业承担“西电东送”重要任务需外送部分电量,而省内工业用电需求持续旺盛,电力供需维持紧平衡态势,市场化交易电价中枢持续抬升。受此推动,云南省内市场化交易部分的上网电价中枢如预期上移,进而带动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水电公司如华能水电平均售电价格提升。
绿电端,当前时点绿电作为稳增长能源基建方面的重要抓手,预计将保持高增长状态。
核电进入积极有序发展新阶段,2022已核准10台机组。2021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10年来首次使用“积极”来对核电进行政策表述。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1)》,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有望按照每年6-8台机组的核准节奏稳步推进。2022年核电审批速度进一步加快;4月国常会核准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三个核电新建项目,共计6台机组;9月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两个核电新建项目,共计4台机组;2022年我国新核准核电机组数量已达10台,积极有序发展政策正逐步兑现。
3.2.2煤炭:承旧启新,旧能源柳暗花明
2021年第四季度,煤炭单季度产量同比增长7.4%,有效缓解了供给压力。2022年初至今,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增产保供及稳价政策。从产量数据上看,2022年第二、三季度的产量同比均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煤炭供应能力较去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近2个季度的煤炭产量相较21年第四季度没有实质性的增长。当前的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或有所缓解,但中期维度下整体偏紧的趋势不改。
从需求端看,基建投资提速,中期看好经济复苏。2022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9%,经济展现复苏迹象。同时,前三个季度中,虽然地产还未见到恢复的迹象,但基建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1%,中期维度依然看好经济增长。
同时,火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撼动。2022年1-8月,我国火电发电量占比仍达69%,是电源结构中的绝对主力。因此,短时间内,经济增长带动的用电需求,主要还是依靠火电的增发电量来满足。与此同时,年初至今我国火电投资完成额加速增长,对后续的煤炭需求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3.2.3天然气:“双碳”目标下发展迎机遇
“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调整是长期主线,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有望保持持续增长。2020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8.4%,而根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中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我国天然气占比将达到15%左右,相较2020年仍有6.6pct的增长空间。相较于其它两种化石能源煤和石油,天然气单位热值含碳量最低,适合作为能源结构调整中的过渡能源。由于“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调整是长期主线,而作为此过程中最适合替代煤炭的优良选择,我国天然气需求量有望保持长期增长。
从长期视角来看,传统化石能源总体消费占比将呈下降趋势,而天然气作为低碳排放与高能效的一次能源,有希望提升消费占比,叠加其作为公用事业而具备的消费增长确定性;从中期视角来看,在2021年下半年天然气价格上涨过程中城市燃气公司未能及时传导成本而陷入亏损,而进入2022年后随着天然气价格传导机制的运行,城燃公司成本逐渐得以传导,业绩处于环比改善周期。
3.3
指数业绩表现
近年来,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剧背景下,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业绩表现优异,收益超越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主要宽基指数。自2021年1月1日到2023年4月12日,指数年化收益为15.12%,而同期主要宽基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0.02%、0.52%以及-1.84%,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业绩表现兼具了央企类指数的低波动性和碳中和主题指数的高收益性。
3.4
市值分布:偏向中大盘风格
成分股加权平均自由流通市值604.41亿元: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的50只成分股中,流通市值100亿元以下的股票权重占比为13.49%;流通市值100-300亿元之间的股票权重占比为32.60%;流通市值在300-500亿元之间的股票权重占比15.28%;流通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股票权重占比为38.64%。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中大盘风格更为凸显,央企作为能源安全供给和能源转型战略目标的主力军和龙头企业,其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3.5
行业分布:
大力布局电力、电网设备以及基础建设行业
在“双碳”以及能源安全政策指引下,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兼顾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问题,大力布局电力、电网设备以及基础建设行业,配置权重分别达到45.51%、11.13%以及8.28%,央企能源安全“压舱石”特性凸显。
3.6
覆盖能源保供、能源转型主力军
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前五大成分股为长江电力、国电南瑞、中国核电、中国电建以及三峡能源,权重合计为33.30%,凸显实体央企主导地位。成分股覆盖传统能源、新能源以及电力电网领域,凸显优质央企肩顾能源保供安全和整合产业能源、提升我国能源转型效率重任。
3.7
指数特征:具备较强的成长能力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成长特性较为凸显,2021年报数据显示指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28.59%以及43.45%,表现优于市场主要宽基指数。
4、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
掘金高分红央企投资利器
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综合考虑分红和回购,聚焦央企优质稳定资产,是全市场首只同时纳入了分红和回购的高股息策略指数,反映具有高分红特征的代表性央企整体表现。
4.1
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编制方案
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代码:932039)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现金分红或回购总额占总市值比率较高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央企股东回报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以2016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
指数具体选样方法如下:
选样空间: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沪深A股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
(1)属于国资委央企名录,以及实际控制权或第一大股东归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上市公司证券;
(2)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在前80%;
(3)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在前80%;
(4)过去三年连续现金分红或回购,且现金分红和回购总额占净利润比率的过去三年均值和过去一年数值均大于0且小于1。
选样方法:
对样本空间内证券按照过去三年平均现金分红和回购总额占总市值比率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指数计算:
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则反映了高分红央企上市公司的表现,体现出央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持续提升,为寻求分享央企发展红利的投资者提供了有力的投资工具。
4.2
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红利投资正当时,聚焦高分红优质央企
当前我国稳增长诉求较强的背景下,红利投资正当时。2022年8月底,国内稳增长举措再发力,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接续政策主要有以下重点:一是扩大有效需求,财政金融齐发力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二是积极有效促消费,进一步促进重点领域消费;三是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和加大稳外资力度。
2022年9月13日,国常会继续部署稳增长政策,助企纾困、扩大市场需求、助力经济巩固恢复基础。助企纾困方面,进一步延长缓税补缴期限;扩大需求方面,会议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此外,会议进一步部署了稳外贸稳外资举措,助力经济巩固恢复基础。
稳增长政策背景下,“现金牛”央企分红总额稳步提升、释放利润,发挥维护市场稳定“压舱石”的关键作用。2015年以来,国资委旗下公布分红方案上市央企数量逐年递增,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也稳步增长。2021年度数据显示,当年A股市场参与分红企业数量共3342只,分红总额为19160.63亿元,国资委旗下公布分红方案的上市央企数量为278只,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为4786.72亿元,高分红特性凸显。在近期政策面“稳增长”主线下,经济有政策托底;疫情冲击和内外经济压力下,新老基建结合发展、共同拉动内需。在此背景下,估值较低、受益于内需回稳的高分红优质央企标的值得关注。
4.3
指数业绩表现
自2021年1月1日到2023年4月12日,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收益超越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主要宽基指数,指数年化收益为11.29%。分红较高的公司通常是确定性较强、安全边际较高的优质资产,业绩表现较为稳健。
4.4
市值分布:大盘风格显著
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的50只成分股中,总市值100亿元以下的股票权重占比为13.47%;总市值100-300亿元之间的股票权重占比为29.83%;总市值在300-500亿元之间的股票权重占比11.00%;总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股票权重占比为45.70%。指数大盘风格显著。
4.5
行业分布:聚焦社会责任和惠民板块
从行业结构上看,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在公用事业、建筑装饰、钢铁以及房地产等领域,占比分别达到23.84%、12.53%、12.30%以及9.02%。公共事业板块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位列第一,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行业分布聚焦央企社会责任和惠民板块。
4.6
指数成分股:集中央企优质稳定资产
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前五大成分股为中国石化、中国神华、宝钢股份、鲁西化工、宁夏建材,权重合计为19.78%。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集中了央企优质稳定资产。
4.7
指数特征:分红特性显著,现金流宽裕
2021年报数据显示,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现金分红总额平均水平达到50.56亿元,高于万得全A、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同时,指数股息率达到3.97%,远高于市场主要宽基指数,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分红特性显著,覆盖确定性和安全边际较高的优质资产。
5、总结
2022年11月16日,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和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简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3条央企主题指数发布,该系列指数从不同维度反映央企的投资价值,形成差异化定位,以满足不同资产配置目标的投资需求,全方位树立央企资本市场风向标。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领域。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聚焦“国防安全”与“信息安全”两个央企具有较强优势实力且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领域,反映中央企业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相关产业新一轮投资机遇期已来临。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自立背景下,国家战略需求将进一步打开国防、信息产业发展新天地。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收益超越包括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在内的主要宽基指数。指数研发能力凸显,成长性优秀,凸显科技型央企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支撑性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兼顾能源安全及能源转型双重目标。全球能源供需紧张格局下,能源安全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兼顾能源安全及能源转型双重目标,符合我国“双碳”政策的发展方向。
百年大变局下,全球能源转型伴随着大国博弈加速演进,我国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偏高,有力保能源安全的必要性。央企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支柱力量,肩负能源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重任。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业绩表现兼具了央企类指数的低波动性和碳中和主题指数的高收益性。
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是掘金高分红央企投资利器。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综合考虑分红和回购,聚焦央企优质稳定资产,是全市场首只同时纳入了分红和回购的高股息策略指数。
在近期政策面“稳增长”主线下,经济有政策托底;疫情冲击和内外经济压力下,新老基建结合发展、共同拉动内需。在此背景下,估值较低、受益于内需回稳的高分红优质央企标的值得关注。同时,近期市场波动加大,红利指数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集中了央企优质稳定资产,业绩表现稳健,大盘风格显著,凸显优质央企大市值、高分红、盈利稳定的特征。
风险提示:板块表现不达预期风险,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全方位树立央企资本市场风向标[文]——中证国新“1+N”系列央企指数全解析》。[章]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4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来]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自]----------------
分析师:郑兆磊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800[1]06
----------------------[7]----------------
更多量化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XYQuantResearch)!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XYQuant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