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从韭菜到老鸟,始于相信均值回归
如果你相信价值回归,就不要对 2023 年他的基金预期太高。这是姜诚近期在近期一次 调研 中给持有人打的预防针。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如果均值回归的定律适用于我自身的话,那可能意味着我现在是被严重过誉的,严重被严重高估的基金经理。
均值回归的这样一个定律。可能因为我们 2021 年不错,2022 年也不错,可能概率上 2023 年相对表现就不会太好。
姜诚,人称 “姜老板”,他管理的中泰星元自 2021 年以来,可谓是不断走红。
在偏股基金指数 2021 年迄今还下跌将近 15% 时,他的中泰星元却是涨了超过 35%,怎能不吸引大量普通基民和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来源:Wind 股票
这当口,如此 “唱空” 自己,姜诚够 “实诚”。
或许,这就是 “价值流” 基金经理的特色,不会天花乱坠给基民画大饼,而是各种不那么好听的大实话。
“均值回归”,这四个字,就是一个不好听的大实话,会让许多人 “飞得更高” 的梦想幻灭。但我偏爱的不少基金经理,都爱说这四个字。
比如 2021 年和 2022 年同样业绩不俗,对 2023 年超额收益同样表达悲观预期的林英睿,就说过自己相信 “均值回归”。
来源:广发基金林英睿:从 “不可胜” 到 “可胜” 均值回归是条可靠的路
又比如同样爱说不好听 “大实话”,这两年业绩也不错的徐治彪,差不多每次接受采访,都会强调相信 “均值回归”。
来源:大咖研习社 | 国泰基金徐治彪:战略性看好,弱周期优选成长
作为一个老基民,我总相信,一个基民韭菜向老基民进化,或许就是从相信 “均值回归” 开始的。
基金韭菜为什么好骗?
很大程度上,在于 “韭菜” 总是相信 “线性外推”,看到某个品种当下涨得好,就天真的认为趋势会一直延续下去,在 2021 年初买白酒,2021 年末买新能源的基民,大多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
而一个成熟的老基民,则是能在多年的市场起伏中,终于明白 “花无百日红”,在看待任何一个当红品种的时候,都会听从传统智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的启迪,多问一句 “好日子到头了吗?”
是的,一个相信 “均值回归” 的基民,首先要明白的就是:估值或许会因为泡沫而高企,但永远不会像美国国家进行曲的主角那样,“永不落”。
下图是美股 S&P 500 指数自 1871 年迄今的市盈率月线图。可以看到进入 2000 年以来,虽然美股的市盈率频频刷新高点,但是涨得多了必然要深深回调的 “均值回归” 现象始终如一。
来源:https://data.nasdaq.com/data/MULTPL/SHILLER_PE_RATIO_MONTH
A 股虽然往往比美股更疯狂,但是估值的均值回归也是常态。
下图是沪深 300 指数的市盈率与未来 1 年收益的散点图,横轴是市盈率,纵轴是对应的未来 1 年收益率。总体向右下倾斜的分布,已经很明了的告诉了我们,在估值高位买入并持有,预期往往比较可悲;而在估值低位买入,厚利可期。
来源:Wind 股票
这正是 “均值回归” 指导投资最大的价值所在 —— 等待低估值区域,可以获得更好的 “风报比”。
普通基民,哪怕仅仅是用好这一点,能耐得住寂寞,在低估值时候大局杀入 (比如去年 10 月末),而在高估值时坚持不剁手甚至大胆剁仓位减持,长期收益率必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对于基民,相信 “均值回归”,不仅仅在绝对估值之上,也在于风格轮动。
选成长股还是价值股?这是无论美股还是 A 股,会决定基民收益的一个决定性问题。
下图是国证成长指数 2003 年至 2022 年相对国证价值指数的逐年超额收益率一览,正值代表当年成长风格跑赢价值风格,反之则是价值风格跑赢。很有意思的就是,无论成长还是价值,“红不过三年”。一波风格行情,至多持续三年,就要像钟摆一样,摆向另一种风格。
数据来源:Choice 金融终端 制图:EarlETF
如果你明了这种风格钟摆,那么对于 2021 年和 2022 年许多价值流基金经理的崛起,也不会太过奇怪了。
当然,在最后要提醒诸位一句的是:“均值回归” 是一种认识投资市场重要的世界观,但是实操远没有世界观本身那么简单。
就说成长 / 价值的轮动,虽然我们看到 A 股是最多三年来一次,但是在美股这样的成熟市场,却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下图是 S&P 500 价值指数相对 S&P 500 成长指数的比值图曲线,曲线向上意味着价值股占优,曲线向下则意味着成长股占优。
可以看到,2000 年科网泡沫破裂之后,价值股占优的行情持续了 7 年多,直至 2008 年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引发的量化宽松,诱发了成长股十多年的强势,可能 2022 年,价值股才重新有了走强的可能。
来源:Stockcharts https://schrts.co/EYDqiWwM
类似美股这样的慢牛行情中,如果心中有着 “均值回归” 的理念,但又能与泡沫共舞,这就是另一门大学问了,真正能驾驭好这一点的,可就不仅仅是基金老鸟,堪称大师了。
不过,哪怕我们不是大师,但在 “均值回归” 的理念下,依然可以通过均衡配置 + 动态平衡来让组合更平稳,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Earl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