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金工】年度复盘&展望四—2023 ESG 年度点评:可持续信息披露强化,碳市场建设提速
导读
2023年不经意间溜走,2024年已悄然而至。2023年金融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留下哪些痕迹,又有怎样的激荡?针对于此,兴证金工开启年度复盘&展望系列,该系列共计分成“资产配置系列”、“选股策略系列”、“量化指数增强系列”、“ESG系列”、“FOF&ETF系列”。本文是第四篇—ESG系列篇。我们从2023年全球ESG核心趋势、国内ESG政策与海内外ESG市场回顾等方面,全面总结了2023年ESG投资市场的发展进程。
全球ESG核心趋势:1)ISSB发布首批两项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推动全球ESG披露标准基线形成;2)金融机构ESG监管进一步趋严,基金ESG信息披露要求升级,可持续经济活动分类、可持续金融产品披露和ESG数据供应商管理成为监管重点。3)欧盟环境政策在“绿色协议产业计划”的带动下持续加强,同时其环境政策的外部影响也逐步显现。4)侧重主题上,甲烷减排、海洋生态保护在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领域受到关注,多国做出重要表态。
国内ESG政策聚焦:1)全国自愿碳减排市场在2023年成为碳交易市场关注热点;2)央企进一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其他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发挥示范效应;3)中国资管机构尽责管理迈向实质性发展,独董改革与分红回购等政策为其提供了政策依托。4)碳资产和绿色债券成为2023年内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领域。
国内市场盘点:1)ESG基金产品持续受到市场青睐,产品发行势头持续;2)参与度增强,相关产品规模分布集中于头部机构。3)债券型产品和被动产品占比有所提升,但占比相对较低。4)环境保护主题基金在2023年受到挑战。5)A股上市ESG披露实践持续优化,披露率达到36.21%,创历史新高,其中央企国企引领ESG信息披露。
全球可持续基金市场角度:1)全球可持续基金资金净流入持续放缓;2)规模角度,受股票估值下跌的影响,全球可持续基金资产规模小幅下滑;3)产品发行角度,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可持续基金产品开发持续放缓。
全球范围内,我们预计1)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特别是气候信息披露,以及基金ESG监管趋势仍将持续,2)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仍将是可持续领域的投资关注重点,但是关注领域可能会进一步细化,与甲烷减排、毁林和气候变化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能受到关注。
国内政策方面,我们预计1)伴随着CCER重启在即,碳排放核算标准进一步规范,国内碳市场活跃度和碳金融产品丰富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力之外其他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进程有望提速;2)资管机构尽责管理实质性将进一步增强,监管政策推动下更多中国资管机构有望建立其内部尽责管理标准;3)央企带头作用下和ISSB国际影响之下,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有望进一步明确。
国内ESG基金市场方面:气候基金与碳中和基金的发行预计受未来新能源行业调整效果影响,除新能源主题投资外,将ESG纳入投资决策全面考量其ESG表现的ESG整合产品、绿色债券基金,以及在宽基基础上进行ESG筛选的ESG增强型产品或将成为ESG基金发行重点。此外,若强制碳市场扩容以及碳信用市场重启政策有所推进,预计碳金融产品将会成为2024年产品创新的重点领域。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基于客观数据陈述,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导言
一、2023全球ESG发展回顾
1.1
ISSB发布首批两项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推动全球ESG披露标准基线形成
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于今年六月正式发表首批两个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两项信披标准将于2024年1月1日之后的年度报告期生效。此后欧盟、英国、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宣布采纳或考虑基于ISSB标准构建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ISSB标准的出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ESG信息披露标准朝着全球一致性、可比性和可验证性的方向发展,气候披露要求进一步加强,也促进了2023年下半年全球各国在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引建立方面进展的加速。
1.2
金融机构ESG监管进一步趋严,基金ESG信息披露要求升级
2022年我们观察到全球各国和地区监管机构对可持续金融产品披露要求日益严格,并预计这一趋势在2023年仍将持续。2023年,对可持续金融产品的监管更加全面和细化:欧盟制定了新的绿色债券标准,欧盟、英国和美国均出台或细化了对于可持续金融产品的披露要求,欧盟和新加坡地区对于ESG数据和评级供应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监管要求。可持续经济活动分类、可持续金融产品披露和ESG数据供应商管理是目前全球ESG金融监管的主要关注要点。全球范围内以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为手段,打击和防范可持续金融产品“漂绿”,规范可持续金融产品发行的趋势预计将持续。
1.3
欧盟环境政策力度持续加强
欧盟作为全球环境及可持续政策最为严格的地区,2023年上半年在绿色新政“绿色协议产业计划”的带动下政策力度持续加强,确立了管理、资金、技术和供应链网络四大框架,为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而出台了系列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然而,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也表达出对于当前欧盟经济局势下过快推进新的环境新规的担忧。进入下半年,欧盟在环境立法和产业政策方面的步伐明显放缓,部分新政策陷入争议。
另一方面,欧盟也在尽力减少其严格的环境政策对本土企业的可能不利影响。2023年内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和新电池法规均已正式开始启动。其中CBAM是欧盟《绿色协议》设计的配套财税工具之一,旨在通过提高没有碳成本的进口商的关税,为欧盟内部的生产商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同时,信息披露标准建设上,欧盟的新版可持续报告准则预计将于2024年正式生效,要求公司报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和环境问题对公司财务风险和机会的影响。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2023年欧盟仍进一步深化完善了绿色和可持续相关监管制度建设,其政策在欧盟之外地区的外部影响也在逐渐显现。
1.4
甲烷减排重要性提升
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合作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上升有30%左右来自于甲烷;同时,甲烷也是引发全球变暖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二氧化碳。在2023年,甲烷减排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点,欧盟、美国和中国均出台或计划进行相关立法,旨在减少重点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内的甲烷排放,应对其作为全球变暖第二大因素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欧盟的甲烷减排法规、中国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及中美关于甲烷减排的合作声明,共同展示了全球范围内对限制甲烷排放和控制气候变化的合作与努力。
1.5
生物多样性聚焦海洋生态保护
全球范围内自然与生物多样性投资成为继气候之后国际议程的热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相互影响,紧密关联。2023年7月7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MEPC 80)上通过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明确了“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尽快达峰,并考虑到不同国情,在2050年前后达到净零排放”的远期目标。明确要求:需通过提升新建船舶的能效设计来降低其碳强度;到2030年,国际航运单次运输任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8年平均减少40%及以上;加大采用可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的技术、燃料和/或能源,到2030年至少占国际航运所用能源的5%,力争达到10%。
在生物多样性投融资领域,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和毁林等议题的关注度较高。其中围绕全球范围内海洋生态保护,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中国均做出重要表态。欧盟与美国均对于国际海洋治理做出重要参与承诺,2023年中国在国内国际均推动了海洋生态保护相关工作的进行。2024年1月1日起中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也将开始施行。
二、2023中国ESG发展回顾
2.1
碳市场建设与方法论完善
中国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正式开市,第二个履约期覆盖2021年和2022年两年的碳排放,控排企业需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履约。2023年为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从成交量数据来看,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的成交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履约驱动特征,第一个履约年2021年和第二个履约年2023年的交易量较2022年明显更为活跃。成交量外,交易价格在2021年末履约期和2023年均经历了明显的价格跳升。2023年大宗协议交易CEA均价为73.54元/吨,最低单日成交均价为42.96元/吨,最高达2023年10月23日的80.51元/吨。
第二个履约周期内,全国碳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推进标准体系的构建,同时伴随绿电政策出台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市场的重启提速,全国自愿碳减排市场在2023年成为碳交易市场关注热点。
2.2
央企ESG领先示范效果加强
2023年,央企进一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在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彰显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ESG理念顺应了央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年度内央企ESG发展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体系建设领域,为其他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起到了积极示范效应,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年底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还共同发布了支持央企发型绿色债券的相关通知。
2.3
资管机构履行尽责管理的政策依据不断完善
2023年是中国资管机构尽责管理迈向实质性发展的起始之年。这一年中有更多的资管机构开始通过与上市公司沟通参与和积极投票的方式表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公司治理相关议题的要求,以支持引导上市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11月3日,证券时报报道称,证监会将持续加强部门协同,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提到将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制定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行为规则,发挥专业买方约束作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效能。
2023年内政策就改革独立董事制度,以加强公司治理水平,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政策,以提高投资者回报与保护两个领域出台了相关政策,为资管机构履行尽责管理提供了更加充分完善的政策依据。
2.4
金融产品创新
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ESG相关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碳资产和绿色债券是2023年内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领域。可持续金融产品创新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更多的融资需求,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行业转型,另一方面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投资选择,以满足多种投资需求。
以我国首批新能源公募REITs为例,其产品发行说明围绕风力、光伏发电等碳中和资产REITs模式得以正式落地,意味着未来很多新能源基础设施与项目将会通过REITs方式退出,为我国新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提供了新渠道与模式。
伴随着2023年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碳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福州颁发了中国首个通过海洋生物等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海洋碳汇”,广州面向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碳减排的广州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运营交易。
三、中国ESG市场回顾
本节聚焦2023年国内ESG基金产品发展情况以及A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实践。从盘点结果来看:
ESG基金产品持续受到市场青睐:2023年,我国ESG基金市场规模有所缩水,但产品发行势头持续,新发产品87只,存量产品合计507只,整体规模达5396.49亿元。同时市场参与度增强,管理人数量增至103家,且相关产品规模分布集中于汇添富基金、上海东方证券资管、华夏基金、富国基金等机构。主要产品类型为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比超过84%,同时债券型产品发展迅速,趋势不容忽略。2023年新发产品以主动管理型为主,但指数型ESG基金规模有所扩张。在产品表现方面,环境保护主题基金在2023年受到挑战,而关注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基金表现相对较好。
A股上市ESG披露实践持续优化:全年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达到36.21%,创历史新高;同时,上交所的ESG报告披露率最高,为46.80%;从企业性质来看,央企国企引领ESG信息披露,国资控股企业ESG报告披露率高达62.6%,远高于其他属性企业;行业角度,大金融部门披露率高,目前银行行业100%实现ESG报告披露,重污染或高碳排行业在较为严格的行业披露政策标准下,ESG披露率也较高。
3.1
ESG基金市场回顾
本节聚焦2023年国内ESG产品发展情况,从市场规模、产品类型及特征、ESG投资策略、业绩表现等方面进行年度盘点。
国内ESG相关的基金产品尚无明确、统一的划分标准,我们参考万得目前对ESG基金分类的做法,并根据基金产品的名称、投资目标、投资策略、投资理念、业绩基准等写入基金合同的产品基本要素区分是否为ESG相关的基金产品,对产品类型进行如下划分:
1)主题类ESG基金:
- 侧重关注环境主题的基金产品(E):产品名称或投资目标或投资理念或投资策略或业绩基准中含有低碳、碳中和、绿色、环保等相关表述;
- 侧重关注社会责任主题的基金产品(S):产品名称或投资目标或投资理念或投资策略或业绩基准含有对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实质性考虑的表述;
- 侧重关注公司治理质量的基金产品(G):产品名称或投资目标或投资理念或投资策略或业绩基准中含有对公司治理实质性考虑的表述;
2)纯ESG基金:产品名称或投资目标或投资理念或投资策略或业绩基准中含有对ESG、可持续等实质性考虑的表述,且将ESG策略作为基金的主要策略。
3)ESG策略型基金:产品名称或投资目标或投资理念或投资策略或业绩基准中含有对ESG、可持续等实质性考虑的表述,将ESG策略作为基金的次要策略。
3.1.1 市场规模:相关产品规模有所缩水,产品发行火热势头持续
参照前述分类标准,回顾2015年以来ESG基金产品市场发展,ESG存续基金产品个数从79只发展到2023年末的507只,已披露的产品整体规模由2015年初的1329.31亿元增长到2023年末的5396.49亿元,年化增长率约19.14%。排除泛ESG策略的基金总规模为4134.24亿元。其中,2023年新发相关产品达87只,新发产品规模356.84亿元。在ESG相关产品总体规模缩水的前提下,产品发行火热势头持续。
本年度存量ESG基金中,规模最大的10只产品仍集中在新能源主题,同时,广发中债1-3年农发债A、银华1-3年农发债两只债券产品基金规模合计分别达到149.42亿元、95.47亿元。这两只基金追踪标的指数为中债1-3年农发行债券指数。中债1-3年农发行债券指数成分券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境内公开发行且上市流通的待偿期0.5至3年(包含0.5年和3年)的政策性银行债、扶贫专项金融债。
同时,我们进一步选择了存量产品中规模较大的ESG产品介绍其相关投资策略,如下表所示。该类产品在构建选股策略时主要聚焦“一带一路”主题投资、公司治理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承担水平考核、重大ESG相关风险负面剔除等。
2023年新发ESG产品中,规模最大的10只产品集中在绿色债券主题。其中,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作为中国首批新能源REITs,募集规模领先。其他规模较大的基金包括富国深证50ETF、招商社会责任A、路博迈中国绿色债券和富国碳中和A。富国深证50ETF跟踪深证50指数,该指数采用ESG负面剔除与公司治理得分正面筛选相结合的策略筛选成分股。招商社会责任A主要投资于社会责任主题的上市公司股票,并将最多5%的净管理费收入(税后)用于公益事业。路博迈中国绿色债券是首只由外商独资公募发行的绿色债券基金产品。富国碳中和A专注于双碳领域核心资产,聚焦气候热点问题。
2023年新发的产品中规模较大的典型产品投资策略如下表所示,此列表中基金共同特点是对上市公司的ESG业绩表现进行定量分析,构建ESG评价体系,指导选股流程。
3.1.2 产品表现:环境保护主题基金表现较差
从股票型和混合型ESG相关基金业绩来看,2023年市场下行背景下纯ESG、ESG策略、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主题基金整体表现优于偏股型基金(885001.WI);而环境保护型基金表现主要受新能源板块表现较弱拖累。
本年度存量ESG基金中,收益业绩表现前三为东方区域发展、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A以及东吴新能源汽车A,2023年年度收益分别为33.20%、22.17%以及27.44%。其中,东方区域发展为主动管理型主题投资基金,投资主体为“区域发展”主题,定义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各个主题的集合体,该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新型城镇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子主题(各子主题涉及到的相关产业可能有交叉)。
2023年收益表现较好的典型产品股票投资策略聚焦国家战略主题以及公司治理。国家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公司治理主要从公司治理情况、公司治理稳定性等维度进行选股。
3.1.3 市场参与:基金管理人参与度不断提升,呈现头部集中效应
基金管理人的参与度也不断提升,2023年存续ESG基金管理人数量增长至103家,即10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参与可持续产品发行,ESG产品面临丰富的发展机遇。
同时,ESG基金管理人呈现出头部集中的趋势,2021年至2023年三年分年度数据数据显示,ESG基金产品规模前四大管理人均为汇添富基金、上海东方证券资管、华夏基金以及富国基金。其中汇添富基金ESG基金规模合计达1190.85亿元;从规模扩张增速来看,2023年度招商基金、中信建投基金、上海国泰君安资管ESG相关基金产品有效扩张,规模增速都在480%以上;同时,广发基金在产品规模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高速扩张,2023年度相关产品规模增幅达30.42%。
3.1.4 产品类型:债券类产品发展向好,主动管理型产品占据主要地位
从资产类型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市场存续ESG相关基金产品仍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为主导,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已披露规模合计分别为4409.97亿元、818.99亿元,占比分别为84.34%、15.66%;同时,2023年新发ESG产品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分别为130.39亿元、128.57亿元,2022年这个数据为334.85亿元、191.47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目前ESG基金还是以主动管理型产品为主,被动指数型ESG基金产品占比自2020年以来逐年增长,但占比仍相对较低。2023年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以及主动管理型ESG基金产品已披露规模分别为873.66亿元、4.43亿元以及3365.86亿元。2023年新发情况来看,仍以主动管理型ESG基金为主,新发产品规模达到86.07亿元。
3.1.5 投资主题:聚焦气候关切,市场理解深化带动纯ESG基金发展
从基金关注方向上看,ESG存量基金产品以关注环境主题为主;2023年新发产品中,纯ESG基金产品规模占比最大,反映市场对ESG要素理解深化,同时环境保护主题产品聚焦以碳中和为主题的气候关切,无公司治理主题产品发布。
从历年新发ESG产品关注方向分布来看,ESG策略基金产品使用ESG为次要策略,在2020年、2021年新发产品中规模占比较大,这可能归因于“双碳”政策对ESG投资的撬动,此时市场上开始追逐泛ESG概念;环境保护主体基金发行规模占比较小,但受2020-2021存量规模快速扩张影响,整体规模占比大。
3.2
2023年A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实践
2023年,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持续深化。2023年全年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有1835家公司披露了其年度ESG报告,披露率达到36.21%,较2022年年底数据提升4.65pct,披露率创历史新高。
注:2023年披露的是2022年度ESG报告,为避免引起误解,统一按照披露时点进行说明,统一表述为2023年披露ESG报告的情况
分上市板块来看,上交所的ESG报告披露率最高,为46.80%;其次是深交所,其ESG报告披露率为29.82%;于2021年度新成立的北交所其2023年度ESG报告披露率为2.47%。
从企业性质来看,央企国企引领ESG信息披露。国资控股企业ESG报告披露率高达62.6%,远高于外资企业、集体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ESG报告披露率。
行业角度,根据申万行业一级分类,2023年度A股ESG行业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大金融部门披露率高,目前银行行业100%实现ESG报告披露,而非银金融行业ESG报告披露率也高达83.15%;2)重污染或高碳排行业,例如钢铁、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煤炭在较为严格的行业披露政策标准下,ESG披露率也较高,均达50%以上;3)此外,汽车、通信、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本年度ESG报告披露率较低,均低于30%。
四、全球可持续基金市场回顾
本节对全球可持续基金市场的整体规模、资金流向、新发产品数量以及分地区情况进行回顾。由于数据可得性原因,以下的报告均基于2023年Q3数据展开。
晨星2023年Q3报告显示:全球可持续基金资金净流入持续放缓,从上一季度236亿美元降至137亿美元;规模角度,受股票估值下跌的影响,全球可持续基金资产规模小幅下滑,从上一季度末2.86万亿美元降至2.74万亿美元;产品发行角度,洗绿指控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可持续基金产品开发持续放缓。
资产规模:
全球可持续基金规模下滑:第三季度末,全球可持续基金规模从6月底的2.86万亿美元下降至2.74万亿美元,降幅达4.2%。相比之下,全球基金总体规模下跌了5%
欧洲地区仍占据最大份额:分地区来看,欧洲占全球可持续基金资产的85%,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美国,市场占比达11%;中国在亚洲(除日本外)地区可持续基金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超过67%。
资金流向:
全球可持续基金资金净流入持续放缓但仍优于全球基金市场整体表现。2023年Q3可持续基金领域资金净流入达到137亿美元,但是较Q2的236亿美元下降41.9%;同时,全球共同基金和ETF赎回量近30亿美元,较第二季度修正后的190亿美元有所下降。粘性通胀、利率上升以及投资者对经济的担忧仍在持续的背景下,投资人对可持续基金的情绪优于大盘。
分地区来看,欧洲、亚洲(除日本外)、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均吸引了净新资金流入:欧洲是可持续资金净流入最大市场,吸引了153亿美元的净新资金,但较上季度的254亿美元放缓39.8%。除此之外,亚洲(除日本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持续基金本季度都吸引了新的资金增量,净流入分别达到20亿美元、3000万美元。与之相对的,美国、日本及加拿大均出现净流出。
产品发行:
全球可持续基金产品发行放缓:2023年Q3全球范围内新发可持续相关基金102只。欧洲地区新发相关产品数量大幅减少,较Q2几乎减少了一半;同时,美国地区产品开发达历史最低水平,本季度新发行基金仅3只。
本季度可持续基金发行量锐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市场情绪下行,基金产品整体发行量锐减;其二,洗绿指控及监管的不确定性,使得资管公司在设立发行新的可持续产品时更为谨慎。
五、总结与展望
在本文中,我们对2023年海内外ESG发展政策主线以及市场进行了回顾。
2023年,全球ESG政策以信息披露为聚焦点,ISSB发布首批两项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推动全球ESG披露标准基线形成;同时,金融机构ESG监管进一步趋严,基金ESG信息披露要求升级,监管趋势主要围绕可持续经济活动分类、可持续金融产品披露和ESG数据供应商管理。此外,作为ESG发展的先行者,欧盟相关政策监管在“绿色协议产业计划”的带动下持续加强,包括正式启动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和新电池法规、通过可持续报告准则。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2023年欧盟进一步深化完善了绿色和可持续相关监管制度建设,同时其政策的带动效应也在逐步体现。在侧重主题上,2023年,甲烷减排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点,欧盟、美国和中国均出台或计划相关立法,生物多样性领域,海洋生态保护受到关注,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中国均做出重要表态。
国内ESG政策建设围绕碳市场、央企ESG披露、资管机构尽责管理展开。同时,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深化。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正式开市,第二个履约周期内,全国碳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推进标准体系的构建,同时伴随绿电政策出台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市场的重启提速,全国自愿碳减排市场在2023年成为碳交易市场关注热点;同时2023年,央企进一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本年度内央企ESG发展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体系建设,为其他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发挥示范效应的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2023年是中国资管机构尽责管理迈向实质性发展的起始之年,公司治理领域相关政策出台为金融机构尽责管理实质性加深提供了基础。此外,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ESG相关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创新领域集中在碳资产和绿色债券。
国内市场盘点结果看,ESG基金产品持续受到市场青睐:2023年,我国ESG基金市场规模有所缩水,但产品发行势头持续,新发产品87只,存量产品合计507只,整体规模达5396.49亿元,年化增长率为19.14%。同时市场参与度增强,管理人数量增至103家,且相关产品规模分布集中于汇添富基金、上海东方证券资管、华夏基金、富国基金等机构。主要产品类型为股票型和混合型,占比超过84%。分产品类型来看,ESG产品以主动管理型为主,而被动指数型ESG基金规模缓慢扩张。在产品表现方面,环境保护主题基金在2023年受到挑战,而关注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基金表现相对占优。同时,A股上市ESG披露实践持续优化:全年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达到36.21%,创历史新高;央企国企引领ESG信息披露,国资控股企业ESG报告披露率高达62.6%,远高于其他属性企业;行业角度,大金融部门披露率高,目前银行行业100%实现ESG报告披露。重点关注基金的ESG投资策略聚焦包括“一带一路”、国企改革在内的国家战略主题,同时通过构建完善ESG评级体系进行选股,并且考虑重大ESG相关风险负面剔除等。
全球可持续基金市场角度:晨星2023年Q3报告显示:全球可持续基金资金净流入持续放缓,从上一季度236亿美元降至137亿美元;规模角度,受股票估值下跌的影响,全球可持续基金资产规模小幅下滑,从上一季度末近2.8万亿美元降至2.74万亿美元;产品发行角度,洗绿指控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可持续基金产品开发持续放缓。
在总结了2023年国内外ESG政策和产品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对2024年国内ESG市场进行了展望:
1.全球范围内,我们预计1)在ISSB的持续影响下,各国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规范和统一趋势有望延续,气候披露要求进一步加强;2)ESG投资产品的监管趋势仍将持续,欧盟之外其将出现更多地区性ESG产品监管要求;3)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仍将是可持续领域的投资关注重点,但是关注领域可能会进一步细化,与甲烷减排、毁林和气候变化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能受到关注;4)欧盟的绿色新政推进速度短期内可能放缓,但政策的外部影响可能进一步凸显,其他国家或跟进或对其关税政策做出反应。
2.MSCI在其2024年展望中总结了全球8大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趋势:
极端天气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点和方式的影响或将进一步深化;
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了公司运营所面临的挑战,未来监管将进一步聚焦公司治理,特别关注公司内部审计和董事会成员专业能力等问题;
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正在颠覆金融到医疗等各个领域,但需要防范海量数据模型训练带来的数据隐私、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以及高端人才缺失带来的劳工管理等风险;
供应链尽责管理或将成为法律条例,同时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监管和披露监督;
气候披露将进一步深化,同时需防范由于成本上升带来的企业披露“漂绿”问题;
《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SFDR)的实行或将对新兴市场产生影响;
私募市场在气候转型方面的参与度或将进一步深化,将资本引向排放强度较低的投资和绿色解决方案;
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主题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相关监管将进一步完善。
3.国内政策方面,我们预计1)伴随着CCER重启在即,碳排放核算标准进一步规范,国内碳市场活跃度和碳金融产品丰富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力之外其他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进程有望提速;2)资管机构尽责管理实质性将进一步增强,监管政策推动下更多中国资管机构有望建立其内部尽责管理标准;3)央企带头作用下和ISSB国际影响之下,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有望进一步明确。
4.国内ESG基金市场方面:ESG基金市场扩张趋势或将持续,综合考虑ESG因素纳入投资流程的产品将会有所增加,碳金融产品创新值得期待。随着对ESG投资的认识增加以及“双碳”目标的压力,预计中国ESG基金新发产品积极势态将持续。气候基金与碳中和基金的发行受未来新能源行业调整效果影响,除新能源主题投资外,将ESG纳入投资决策全面考量其ESG表现的ESG整合产品、绿色债券基金,以及在宽基基础上进行ESG筛选的ESG增强型产品预计将成为发行重点。此外,如果强制碳市场扩容以及碳信用市场重启政策有所推进,我们预计碳金融产品将会成为2024年产品创新的重点领域。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基于客观数据陈述,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2023 ESG 年度点评——可持续信息披露强化,碳市场建设提[文]速》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月16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章]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来]----------------
分析师:郑兆磊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800[自]06
联系人:崔诗情
邮箱:[email protected][1].cn
----------------------[7]----------------
更多量化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XYQuantResearch)!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XYQuant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