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多少点,才是账户的真实体感?
周末看大家都在说限制融券和转融通的事情,能看出来抱了比较高的期待。
但不是我马后炮,对这件事我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
限制做空当然容易,但就想转跌为涨,还是有点难。
有时我也在想,做空真的是妖魔鬼怪吗?是不是也是平衡市场、反映市场的重要力量?
限售股违规减持当然可恶,可为何大股东废了半天力气做上市,却总是想减持?
如果公司本身很值得投资,那回购注销,难道不是管理层最理想的选择吗?为何还需要条条框框的硬约束?强扭的瓜能甜吗?
今天市场再次在价值与成长的扭曲中演绎,沪指及中字头艰难抵抗,创业、科创一败涂地,还是涨指数、亏账户的剧本。
这不禁让人感叹,虽然上证指数在2900点附近挣扎,各主要行业指数,也就是我们账户买的那些东西,现在回到什么位置了呢?
全指消费(000990),主要包含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两大牛股板块,A股价投们的圣杯,DCF永续现金流的代表,两位千亿基金经理诞生的温床,几乎没有缺席过之前的历次牛市。
消费板块不出清,或者消费股没起色,也大概率难言牛市。
目前的指数点位回到了3年前的2020年3月,Covid-19刚爆发之后的相对低点,同期上证综指点位2700,符合我们的体感。
全指医药(000091),公募主动权益2023Q4最爱的行业,持仓占比14.85%,环比加仓1.45%。
国内市场人口老龄化保证需求,理论上是目前最具确定性的行业,曾经意义上的长坡厚雪。
但当前医药ff+美国大选年的选票筹码带来了“夹心饼压力”,所以医药的宏观不确定性堪比几年前的中概互联,跌跌不休也是这个原因。
目前指数点位已经回到了2019年8月,Covid-19的大贝塔全吐回去了,同期上证综指2700点。
中证新能源(000941),曾经的高成长、高景气以及一定的科技水平,中观产业比较(行业轮动)的集大成之作,卖方行为艺术里程碑(拆车、算几十年之后的渗透率)。
如今估值透支太严重,产业内玩家疯狂内卷、竞争格局恶化、股价跌得肉疼。
所以与其说是享受成长股的估值,不如说是产能过剩的周期股。
参考旧能源10年前惨烈的供给侧出清,有几分“错把周期当成长,一把子埋在旧山岗”的意思,不敢说苦日子到头,回本就更不敢想了。
目前指数点位跌到了2020年7月,21年最疯狂的那波都还回去了,同期沪指点位3300,嗯,似乎还可以继续释放风险。
中证TMT(000998),海量的半导体、电子等产品间接套牢。
这个板块怎么说呢?虽然名义上是科技股,但真正有多少高科技含量,咱心里也没底,然后高研发投入的属性决定了融资>>>分红。
然后股价波动大,周期位置不好判断,往往下不言底、上不言顶,投资体验极差、投资难度高。
现在整个国家都盼着板块里能走出电子或者计算机领域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兑现。
希望别辜负了二级市场赋予的这么高的估值吧。
TMT指数当前跌回了2019年2月,大行情启动前的点位,同期沪指——2700点。
全指地产(932076),房地产是上一轮周期的受益者,但不像煤炭那样获得了第二春,反倒是越来越有点“价值陷阱”的意思。
今天香港法院向中国恒大发出清盘令,还是挺让人唏嘘的。
之前很多人觉得地产正在经历供给出清,未来会等到堪比高端白酒的二轮爆发,但不同的地方在于,白酒在2013年最惨烈的年景,净利率还蛮高的。
而招保万金这些头部房企,即使在2017年,地产景气度很好的年份,净利率也不过如此。
成长性不如消费,股息率还不够高,惨剧也就躲不掉了。
但有一说一,今年以来地产板块的表现还行,至少还是正收益,只是这个正收益,对指数这些年的下跌来说有点杯水车薪。
全指地产已经跌回了2009年——大熊市反弹前的阶段,当时沪指大盘2100点...
中证煤炭(399998),初代成长股,21世纪第一个10年最牛逼的板块之一。
四万亿计划催生了“基建狂魔”,当然也给煤炭带来了最后的狂欢。
之后煤炭板块经历惨烈的出清,龙头股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2015年一度在盈亏线附近挣扎,除当年跟随市场大贝塔有过一轮“回光反照”之外,过去10年总体是跌多涨少。
在长达10年的被机构嫌弃,与机构牛擦肩而过之后,终于在2021年迎来回归。
目前煤炭指数的点位已经涨到了2015年6月的高位,同期沪指4500点。
在煤炭连涨3年之后,龙头的绝对PE是10倍,不敢说贵,但真的还便宜吗?我真不知道。
综合上面几个基金重仓或者散户基础比较好的板块,主要想说一件事——目前主流基民的账户体感应该最接近沪指2700点。
虽说沪指是咱每个人拿来判断A股的指标,但毕竟A股公司这么多,这些年的变化还是很多的——
沪指10年不涨,不代表偏股基金不涨;沪指不跌,也不代表你的账户不亏。
2022年,我跟一个网约车师傅聊天,他在某国有大行分行的后台岗位混了快20年,就买点中石油拿了有将近100个。
现如今,股价已经翻倍了,就是不知道拿没拿住。
这几年,偏股基金确实一直在挨揍,但如果大家去雪球(这个说的是讨论社区,不是snowball option)或者集思录看一看,你会发现那里的投资者简直不要太爽。
他们的爱股,两桶油、国有大行、高速公路、水电甚至一些煤炭股,都是没啥讲故事空间的公司,但每年的分红手拿把攥,不管是市场风格回归还是价值发现,反正现在赚钱了。
这些年A股已经变了,公司更多了,产业结构也丰富了。
踏空当然难受,但抱怨确实没啥用,重要的还是适应游戏规则,有人挨揍、有人吃肉,这是市场的常态。
无需重复添加,已经有北落微信,直接私聊领取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韭圈儿